使者您好,我在去年的9月有寫一封「覺得生活一切不對勁的信」事隔四個月了,我找到工作了,但是還是覺得生活怪怪的。
我目前在新創公司做網頁設計師,老闆人很好,公司待遇也還行,而且我們公司還有在拿政府的補助,我知道我們的公司是有潛力的,過去有拿很多比賽獎項,而在公司所做的設計也是對社會有貢獻的,但是這幾個月下來,卻覺得沒有我想像中的那麼開心,就覺得很像少了點什麼⋯
老實說這種工作是我以前所追求也嚮往的,我知道這很值得高興,但總是高興不起來,例如最近剛過試用期,老闆幫我每月加薪,明明是該高興的事,但是在我那個當下,我的腦內卻冒出來不能太高興,這沒什麼以及有什麼好高興的聲音⋯
就連最近進駐政府輔導的場地也是,總是有種怪怪的感覺,有高興,但沒有我心裡想的那麼高興(總之是一種很奇怪的感覺)⋯
在之前提到的憂鬱部分應該⋯有改善一些了⋯手不會抖了,也沒有再發生覺得窒息或反胃的情況了,不過依然哭不出來,但是情緒意外變的平淡、平靜,偶爾會平靜到連自己都覺得有點可怕的感覺⋯但應該是有在好轉,或許等到夏天後會好一些吧⋯⋯
我記得剛開始工作的時候每天的念頭是好想死,而現在則是變成人生不用活太長活到40就好的念頭,老實說有在考慮或許可以買個壽險
不過這些也都是想想而已,畢盡我是一個膽小又怕痛的人,也怕被罵,所以不會傷害自己只是想想⋯⋯
除此之外,這些日子以來我發現我只記得兩年前的事,其他更早以前的事有很多都忘記了,包含出去哪裡玩跟誰去,以前上學時做了什麼事,跟家人去了哪裡⋯有好多事都忘記了,記不得了記憶力變的很差,而我有時候會想著是不是因為我沒有認真的去記,所以才都忘了⋯⋯但同時又覺得忘掉也好,有時候總覺得既太多東西對自己是負擔,倒不如忘記比較好
另外現在回到家生活後,老實說我蠻常覺得不舒服的,以前好像還好,但自從從大學回來後,就覺得和家人的溝通有時讓我覺得不舒服感到窒息感,有些時候是聽著媽媽對著我碎念爸爸,另有些時候是聽著爸爸碎念媽媽⋯⋯
PS:我家人是真的都很愛我的我是清楚明白這點的
還有一個是我們家的家事,媽媽如果看到沒做好的會唸我,同時也會做,但有些時候有些東西並不是我用的,有可能只是我沒看到沒做到而已,有時候會讓我感到小小委屈。除此之外,現在家中的事情基本上要做的話第一個都是叫我,但對我而言,有的時候我會希望他們先和我說要幹嘛,或是幾點要做,這點其實有溝通過了,但我爸的個性是想到什麼就做的人,不做的話,他會用一種讓我感覺自己好像沒幫忙是不對的口吻說著「好啦算了,你去休息啦!剩下的我自己來」或「你去忙你的」的語氣趕我⋯
而關於家庭,還有一件事,我最近常常會感覺不到情感,就是感覺跟他們沒有連結,感覺自己不屬於這個家的抽離感,而這種感覺不只在家,在公司偶爾也會有,有一種沒有情感的平靜感。若要比喻則有點像是,不管旁邊的風怎麼吹、雲怎麼飄、太陽怎麼曬,水面也只會起一小點的波瀾,就算有大的也持續不久,又或者是故意掀起漣漪的感覺。
最近有時總覺得自己的快樂是裝出來的,有點為此感到困惑和困擾,會懷疑到底是真的快樂還是裝出來的,同時內心又說著不可以太快樂的聲音⋯
大概是這樣⋯⋯有在想是不是有必要要去看心理諮商,但又覺得好像沒有到很必要,前陣子有和同學聊過,他給的建議是「世界上比我還慘的人多的事,這沒什麼好擔心的不要想太多」大概是這樣⋯⋯所以我就在想,那我是不是真的有需要去看⋯畢盡我現在的生活其實很幸福⋯應該只是自己心裡調適不過來,只不過這樣的狀況好像自大學後心理就亂掉了⋯
你好,我是樂高。
抱歉新年期間小小休息一下,遲來的先跟你說聲新年快樂啊!
過年期間有沒有好好的放鬆一下呢!如果有,接下來要好好收心,準備上工囉!
樂高看到此信件的話會想要分成三個部分來講解:
一、工作
樂高從信件看來,其實我覺得在工作方面看起來都還算蠻順利的,雖然說在職場上面對一些開心和難過的事情時,內心的波瀾會比較少,但其實這也不打緊,可能是你對於事情上的要求度比較高,在面對這些問題時,雖然有感受到開心和難過,但就不會有明顯的起伏,也可能是剛接觸這工作沒多久,總會認為還有進步的空間,或是對其他方面還會想要更精進一點,不管是哪些原因,我認為現在可以先調整好心態,努力的去做分配到的事情,讓自己一點一點慢慢變好,這就是一件很棒的事情。
不用糾結在面對事情時該有什麼情緒,做好該做的事情,接著就看事情如何發酵,順順的過不要放太多的擔憂,這樣就可以囉!
二、家人
首先是窒息感的部分,說實在話看到這段時還蠻有感觸的,畢竟當時我從台中回來,搬回家住時也會有些許的不適應,原因可能是在外時的生活步調不會接觸到太多跟家庭方面有關的問題,也不用去處理其他方面的事情,只要完成學校指派的內容後,接著就是好好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但回到家中,難免在與家人的相處中,會需要擔任垃圾桶的部分,會有較多的抱怨和撈叨,有時明知道家人只是想發洩,但聽著聽著多少也會有些負擔在,在這點方面我會認為盡力的去分擔家人的情緒是可以,但假設自我會被影響的話,可能還是要保持些個人空間,吸收些不好的情緒後,要有其他方法將壞情緒排除,樂高在這方面就是會選擇同理完後放在腦後,畢竟有些事情沒辦法處理,那就只能稍微安撫一方,讓他們心情好過一點,自然就不會引發更大的抱怨。
再來是家事的部分,對於不是自己用的部分難免會有委屈,畢竟那也不是我用的憑什麼唸我等等的,個人是會選擇解釋,但如果溝通過後還是沒辦法解開,那我就會摸摸鼻子做完後就不再理會,畢竟每件事情都要放情緒去處理的話會很累,所以有時左耳進右耳出,也不一定是件不好的事情。另外時常被突然要求做事,沒有明確的指示時,爸爸方面可能會比較不耐煩,樂高如果聽到爸爸這樣說的話,我可能也會回應「還是這部分我可能比較不會用,爸爸幫忙用一些,還有其他我能用的嗎」等等的,既然我們沒辦法做當下指派的事情,那可能可以做些其他後續能做的,又或者其他的事情,讓他覺得我們有想做,但現在目前的這事我們比較不會處理,那讓我們做做其他部分,或許爸爸聽完也多少會比較好一點。
我覺得家人的確有時會有這種情緒出現,覺得自己是多餘的,認為無法得到關愛與認同等等,我也明白家人是愛我們的,只是遇到些事情時,難免會有這樣的念頭出現,樂高不認為這是很奇怪的事情,人不可能一輩子都時時刻刻保持在樂觀的狀態,多少會進入到這樣的想法,如果是樂高時,我就會稍微想想過往些與家人快樂的回憶,讓自己重溫過往的感受,再拿來現在去比較看看差別在哪裡,如果真的有差很多,那也可以跟家人閒聊時稍微提到,把內心的感受講出來,也許會比較好受一點。
三、自我
先來講解自我記憶力衰退的部分,隨著人的成長記憶體不可能記載那麼多資訊,當然那些快樂與難過就會被忘卻許多,而且現在要記的東西不比以前少,塞些現在需要的資訊以及想法,過往難免就會忘記,這些都是合情合理的範圍,人不可能一輩子都記得所有事情麻!
至於抽離感部分,無論是公司還是家人方面都會有這種感受,我認為可能是日常累積的經驗,讓你對於事情上不會有太大的起伏,人是會成長的,過往可能會難受與擔憂的只要過些時間,其實內心都會慢慢的去填補與撫平,所以現在的不起伏很有可能是因為過往的經驗,導致不會影響到你太多情緒,不要擔心,也許在某方面來說,你可能也經歷的比較多,所以才會認為現在的這些都只是小事而已喔!
再來是快樂部分,樂高覺得你不是不希望自己快樂,而是害怕快樂後所得到的落差感,有可能一件事情會在這發生,之後那股心情會跌落谷底,導致告訴自我不能太快樂,因為這樣只要有事情發生時,自己又會跌落到很難受的狀態,所以才會時時刻刻提醒自我不可以太快樂。
但樂高並不支持這樣的想法,不管是快樂還是事情襲來之後所影響的落差感,這些都是你身上的情緒,我們是要勇敢地去面對,而不是去阻止那些情緒的發生,想笑就笑,想哭就哭,不用去壓抑身上該有的情緒,那些情緒都是可以和平共處的,條件是你要選擇接受它們,而並非是排斥它們喔!
最後是否有需要去看心理諮商的部分,樂高認為你同學說的當然也沒有錯,但是每個人狀態不同,要拿自己跟生活比較困苦的人相比,我不認為這是可以去比較的。每個人的想法不同就會有不同的狀態出現,面對的事情在A人方面可以這樣解決,但在B人身上可能就不管用,硬要拿別人的心態加註在自我身上那不是件合理的事情。
所以這部分我比較看在於你個人的感受,假設內心其實有些自我也比較摸不透的地方,那去諮商是不錯的選擇(當然要考量自我的空閒時間還有金錢方面),要知道諮商不一定是自己生病,可能在於這些部分你有疑惑想要找人解釋又沒人可以解釋出來,那就可以藉由諮商的交流過程中,慢慢的去更了解自我,說不定也會諮商出以前你從未想過的問題,那個說不定就是影響你的主因也說不定喔!
生活在這世上是不容易的事情,有些時刻把思緒想得簡單一點,或許人生會比較快樂喔!
以上是樂高的想法,還請僅供參考囉!
願羽翼能使你解惑,並且賦予你翱翔,讓你別再煩惱。
By樂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