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年紀越大,我的朋友越少。但我卻在這一兩年慢慢發現自己不被(認識12-15年的)朋友們需要了。心中有點難過,甚至生氣。而且更慘的是不曉得找誰傾訴⋯⋯。目前這個人生階段,逐漸發現,心裡的事情,時常開不了口,即時開口,經常是問不出來,或是不能向身邊的人說,所以,我很感謝有這個平台可以幫助我說出來。
她們是我的高中朋友,這些年,偶有聯繫、6-7個人出遊或吃飯,雖然不一定會湊齊,因爲認識很久,所以我一直很珍惜這段友誼,可以說是有約我必到。
後來直到大約4年前,是最後一次聚會中有我,後面開始漸漸的就沒有聯絡我了,大概三年前就幾乎不曾再見面了,但是有發現她們會自己出去玩,並且是刻意的隱瞞我,因為群組已經2年沒有人說話,我特別詢問其中兩位朋友,她們都回覆我單純工作忙,才沒回應,我真的選擇相信她們,並索性退出群組。事實證明我很蠢,她們應該是另闢群組。而且現在完全不隱瞞了,任何聚會都不約我,直接在社群po整群人照片⋯。而我,也不敢直問,很害怕又得到一個婉轉的回答。
連我今年懷孕生產,她們都完全「不聞不問」真的讓我徹底死了找回朋友的決心。
但我也直到現在,我才發現我這個 不得不面對的問題,就是我自己。
本來我朋友數量就很少,雖然少,仍有幾個樹洞可以聊一聊。更或者,人生中2-3段談戀愛的時光,都可以讓我暫時不把重心轉移到朋友身上。
直到我認識我先生後(正是3年前),步入結婚、生子(今年),請育嬰留停在家裡,當個全職媽媽,全天候照顧嬰兒,我沒有其他環境轉移注意力,我才發現,我一直逃避自己的人際互動問題。
我一直以來都是不擅於社交,認真回想12年之間的互動,其實早有蹊蹺。我總覺得朋友一直在遠離我,即使跟她們出去,也覺得她們經常否定我,我經常覺得自己為了要跟她們在一起,而順著她們說話,說她們愛聽的話,給她們面子,在她們批判我、嘲笑我的時候,我低頭不語,因為我不喜歡和人起衝突,不擅言詞,當下我沒有為自己辯護。我覺得自己經常是團體中地位最低的人,即便邁力討好,也讓我覺得自己像小丑。我覺得這段關係很不公平,分離也許是好的。
有時候覺得沒朋友也不錯,輕輕鬆鬆。
有時候又覺得自己有點抑鬱,沒有人互動,甚至認識那麼多年的朋友刻意避開自己,那種感覺真的很難受⋯⋯。
也許你會說,出社會就是如此,她們也有權利篩選朋友,可能我就這樣被篩選掉了吧⋯⋯ 啊,人際關係真的讓我很痛苦。
人際關係的問題一直被問,交友或許是人一生最難解的問題了。
首先妳看到這張引用的圖,人的受歡迎度可以以這張圖來說明,總共有五個象限。中間的象限一般人就是多數人在的位置約占總人群40%。
直座標往上是越多人喜歡妳、橫坐標往右是越多人討厭妳。需特別注意喜歡跟討厭不能當成同一件事情,有很多人他不喜歡妳但也不討厭妳,其實是對妳沒感覺,這佔了人群中最多數。
第一象限被爭議代表的是喜歡妳的人多、討厭妳的人也多,這種情況通常代表著地位高的人可能是公司的主管或是小團體的頭。
以妳來信說的情況,我猜測是喜歡妳的人少、討厭妳的人也少,應該會被歸類於第三象限被忽略這類型。
被忽略類型的人,通常是比較安靜的人。有集體活動會參加,但是很少主動發言多處於被動的狀態。換個環境有可能成為被接受類型的人或是被拒絕類型的人,但是不太可能變成被爭議類型的人。
並不是說被忽略類型的人就一定不適合交朋友,妳當然可以看到還是有很多安靜類型的人能夠收穫平實穩定的友誼關係。而且妳注意觀察,安靜的人好朋友很多都不是同樣安靜類型而是外向豪邁型的互補類型,人對於跟自己不同類型的人相處是充滿著好奇跟興趣的。
離開了舊的交友圈,也可以試著開始新的交友圈。妳可以從自己的興趣開始拓展交友圈,例如旅遊、烹飪相關的社群、或是目前忙於育嬰有育嬰的相關社群,請教與主動分享各類心得。除了家庭以外完全不跟外界互動是不健康的、也容易產後憂鬱!
在新的環境以對等的姿態跟別人相處,不需要姿態高傲惹人厭、也不需卑躬屈膝惹人煩。妳可以想想如果有人主動來找妳談話:A不時炫耀自身才能與財富 B自卑且盡力討好,妳喜歡哪個人呢?答案一定是都不喜歡,生活已經夠累了為什麼還要結交讓自己心累的朋友呢?
回過頭來看妳的舊交友圈,當妳說自己賣力討好、當妳說自己地位最低、當妳認為自己像小丑的時候,妳只關注妳自己受委屈了,妳卻沒有注意到朋友的感受。朋友真的從妳的賣力討好得到滿足了嗎?還是朋友其實不想要這樣感覺自己在關係中佔優勢卻變成道德裡的壞人呢?
在心理學裡,自卑常常可以深挖出過度自戀的內心,因為有許多的情緒在裡面,包括自願幫別人付出的聖母形象、包括想讓別人關注自己的聚光燈心態。因為有這些情緒,所以雖然對外表現是自卑,但是卻總能佔據妳的心智讓妳繼續做下去。
如果妳還是堅持要以自卑對人,那就要更深的討論下去,對妳來說到底是友誼重要,還是自認為是聖母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