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如何面對死亡

心情抒發 · 2024-12-18

一直都很害怕有一天要面對父母的離開,年紀小一點的時候會用上面還有阿公阿嬤輩的才會輪到父母輩的來安慰自己(雖然棺材裡裝的是死人不是老人,但這樣想能減輕自己的焦慮),但一直到近幾年這份焦慮就像滾雪球遇上陡坡…
:天氣突然轉涼了,他們會不會溫差太大心臟負荷不了
:他們要去泡溫泉,地板這麼滑會不會滑倒,要不要去盯著
:爸爸的視力及反應沒有以前的好,他們要出門我很不希望他晚上開車,我就會跟出去當司機接送
甚至於 他們吃東西稍微噎到咳嗽,我就會緊張到快窒息
這些日常的恐懼好像快壓得我喘不過氣來,是我過度焦慮了嗎…
即使不是現在,我也不想走向沒有他們的未來,我甚至會想如果他們有天離開,我可能沒有生存的意志,我知道這是不健康的,不該為了別人活,但我還找不到活著的意義…


桃園市生命線

嗨,你好:

從來信中看到,你似乎很害怕失去親人,特別是父母親,對不斷出現類似的想法感到不安是嗎?而這些日常的恐懼似乎也把你壓得喘不過氣來,也開始懷疑自己的想法是不是有問題?看起來這是你對親情的自然關切,但這也反映了你內心的分離焦慮與恐懼,害怕失去重要連結。這是人類在面對親密關係中會出現的情緒,但持續過度的擔憂,影響到自己的日常生活,那就需要適當的應對和調整。有一點很棒的就是,在你發現這樣的思緒已經開始影響到你的生活作息時,知道來信求助尋求解答,嘗試讓自己能擺脫過度擔憂的束縛。

 

你可以怎麼做來緩解焦慮呢?以下觀點提供你參考:

1.理解並接納自己的情緒:

首先不去壓抑或否認這些感受,而是允許自己感受它們。接納這些想法與情緒,並理解它們是正常的心理反應。害怕失去親人,特別是父母,是對親情的自然現象,並不意味著你有錯或心理脆弱。

 

2.和自己對話:

我的擔憂是真實的,但它們不一定會發生。死亡是人生的一部分,是每個人都必經的過程。提醒自己若是過度聚焦,它的不可控性,只會加重焦慮而影響到自己正常的生活。

 

3.把握當下,珍惜當下的相處,當過於擔憂未來可能發生的事情時,可以提醒自己活在當下。問問自己:我現在能做些什麼來增強與父母的關係?學習如何讓彼此的每一天都更有價值?將注意力放在能控制的範疇,如與父母多交流、分享愛與關心。

 

4.讓例外發生作用:想想自己在什麼情況之下,其實這樣的擔心跟焦慮是不會出現的!試著擴大「這樣情境」的發生,轉移焦點後是可以緩解你內在的擔心跟焦慮的!

 

5.對自己的人生負責:父母的重要性無庸置疑,但人生中我們也需要學會建立自己的內在力量,去接受不可避免的分離。這是成長的一部分。

 

6.尋求專業協助(就醫或是做心理諮商):如果這些擔憂嚴重影響了你的日常生活,例如頻繁出現失眠、焦慮或情緒崩潰,可以考慮尋求心理諮詢或治療。

如果這些擔心、焦慮還是困擾著你,可以撥打1995生命線1980張老師專線或打安心專線1925會有專人為你服務傾聽你內在的焦慮跟痛苦!祝福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