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工作但是想要有錢

雜七雜八 · 2024-12-18

但想有錢


杜康

兄弟,問題簡潔有力,也創下解憂來信字數新低的紀錄,所以我必須來回你。

我先說一個小故事。我一個朋友先前很沉迷後宮甄環傳,羨慕宮女的生活,跟我說她想穿越回去以前當宮女,她可以很勝任的。我回了一句說:妳知道以前是沒有衛生棉的嗎?電視劇或小說描寫的都是劇中人物高光的時刻,不會寫到生活日常。所以以前熱的時候沒有冷氣,甚至也沒電扇,只能自己拿扇子搧風。以前沒有衛生棉,甚至也沒有衛生紙,其實也沒有自來水。所以每個人每天的日常生活的所有小事都是萬般準備如臨大敵。

說了這麼多跟不想工作卻想有錢有甚麼關係?

關係可大了,從以前到現代科技已經進步飛躍到不可思議的程度了你沒發現嗎?近二十年進步的更加光速,2000年網路革命、2010年智慧型手機革命,讓每一個人的生活都更快更方便更舒適。沒有網路以前的生活,一張音樂CD只有十首歌,要賣330元,當時麥當勞打工一小時66元,要工作五個小時才能聽十首歌或是看一場電影。現在工作五個小時有一千元,spotify、netflix你可以自由聽上萬首歌跟看上萬部劇,真的是看到會吐。科技引領的技術進步會讓人類快速低價的滿足需求。

物質並非我們想像的使用後就消失了,你喝一杯水也好、你去洗澡也好,水分子進入了下水道並沒有消失,而是仍然在那等著進入下一個循環。這世上任何一個小小的原子都不會消失。科技的進步讓人類可以永遠循環物質來利用。經濟學的基本假設是物質是稀缺的。物質並非稀缺,而是人類有沒有循環利用的科技能力。而現在人類已經完全能讓物質無限的循環。

科技的進步就是為了讓人類使用無限的物質

你說才不是這樣,我看FB動態,朋友買了法拉利好有錢、買了台北市捷運旁的房子一直開箱炫耀,哪裡來的無限物質?我都沒有。

有些東西的確是限量的沒錯,如果你的眼光一直停在這邊,那比較之心就無邊無際比不完了。像精華區的房子、班級的書券獎、手遊第14屆格鬥賽冠軍、遊戲的城主、限量的名牌包。這些東西就是發明出來讓人與人比較然後高價購買的,如果你的生命就是為了不斷跟別人攀比愛面子炫耀,其實誰也救不了你。如果只是要過一般的生活,那簡直不要太容易。

然後現在我們進入了AI時代。

AI的能力有多強反應有多快不必贅言,很多人都會擔心AI取代自己的工作。與其擔心工作被取代,我倒是想反問有哪些工作是人類真的做的比AI好的?以科研來說,AI的研究能力已經超過大多數的博士生了。我提供一個美國醫生手術致死的死因,最大的死因是醫生沒有洗手,占了40%。那我如果要去美國動手術不如給AI機器人開刀還不會犯這種低級的錯誤。其他如自動駕駛、翻譯、文案、美術都是AI已經完全輾壓的行業了,而且聘用AI是零成本。

你說我講了半天沒有不用工作會有錢的方法,結果說了自己工作會被取代的方法?並不是這個意思,當這個世界不再需要人類的勞力叫AI跟機器人去工作就好,現代的經濟也不是透過製造而是透過消費來驅動的時候。可以簡單得出一個結論:人類將進入不再需要工作,只負責消費的時代。(終於回答到問題了)而這個時間也不會太長,明年馬斯克的養老機器人就要量產了,科技的變化非常快速,無人駕駛計程車現在已經在舊金山跟武漢普及,無人公車在廣州普及,工作無人化的轉變對整個世界都在一瞬間。

你再忍耐一下,沒幾年人類就不再需要工作了。

UBI(全民基本收入)這個概念在以前就有人提出過,當時只是被視為一種社會實驗。2022年震驚世人的chatGPT推出後,創辦人Sam Altman同時也提出正在研究全民基本收入的可行性。對於企業來說,要有員工幫他製造已不是必須,其實要讓企業壯大、社會經濟成長,需要的已經不是勞動而是消費。你一個小時在電腦前說是在上班卻明明在摸魚,能有多少產出,你以為老闆沒底嗎?反過來,這一個小時不要工作改成上網購物,能買多少東西?創造多少經濟產出?顯然購物影響經濟的威力更大。所以會用政府發給人民錢的形式讓人類脫離勞動。

你的生活比父親舒適十倍、父親比爺爺舒適十倍、你的兒子比你舒適十倍。人類永遠越過越舒適享用更多的物質,這是人類不變的定律,因為科技不會倒退。那未來大家會更開心?也不是這樣,人類不用工作以後,你的兒子會痛罵你這一代發明了AI不准讓人類工作,讓他沒有工作得到成就感跟地位,他本來有機會成為少年馬斯克、少年比爾蓋茲,結果因為上一輩讓年輕人不用工作,堵死了他自我發展的道路,根本就是一種陰謀。

就像現在的年輕人罵老人是同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