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高中時,因為是特殊生,所以一週有2天的中午能到輔導室接受特教服務。通常是輔導學科,但如果自己在生活中有遇到什麼困擾、煩惱,也能用那個時間跟老師聊聊。而我大學時常常陷入嚴重的糾結情緒當中,當時除了跟朋友聊聊之外,我也會傳訊息跟以前的某位老師抒發(因為覺得那位老師比較懂我),或去學校的諮商中心申請諮商。
去年8月開始,我正式步入職場。遇到了很大的瓶頸。過程中,我也有去尋求一些諮商資源的幫忙。簡單來說,就是自己能力不好,而工作夥伴個性較強勢,常常忍不住對我說非常不客氣的話。感覺自己很雷到對方。但自己也無力到不知還能怎麼努力了。而且彼此的關係如此緊張,很多事都無法好好討論、共識,常常也讓我很不知所措。感覺自己的能力狀況,把自己和夥伴都搞得很受不了。之前跟一些人聊過,有些人是覺得其實我們各有各的問題。但我自己想一想後,是覺得先從自己改變起。想辦法盡量把能力提升到位,做到基本該有的樣子。所以這個寒假也有考慮自己花錢去找語言治療或心理治療,盡量把自己「修理好」。我知道很多事勢必要靠自己去克服,而非一直依賴這些資源或依賴跟朋友談心,但總覺得有時職場現實並不允許我們慢慢進步,而是必須立刻到位。而自己其實有點無力到不知還能怎麼努力了。所以才會想尋求資源或問人。但多少又會懷疑自己是否太過依賴他人了。說好聽一點就是自己很懂得尋求資源幫助自己,說難聽一點,就是自己似乎很依賴他人(包括:諮商、找人抒發、問人……)。
你好:
來信提到,因個人因素,從高中開始固定出現輔導室,除了課業外,有心事也會和輔導老師說,讀大學時,遇到情緒困擾還是會找那位了解自己的輔導老師訴說,進入職場,被共事的同事嫌棄,自覺是自己的能力不足,對方較強勢,導致兩人的關係緊張,為增強自己的能力,想透過語言治療修正,也想做心理諮商,只希望自己能像一般人一樣在職場工作能順利。
你說「自己是否為過度依賴」,為了改善職場的人際關係而做的努力,諮商、找人抒發、問人…,試著想想,當你詢問他人看法或傾訴的時候,是不是經過思考、整理自己內心,不僅是隨意倒垃圾,或不假思索聽從別人的建議?發現自己的不足,尋求正確的管道,協助自己修正,是很棒的決定啊!順帶一提,關於職場的困境,職場本來就是競爭的場域,每個人都摩拳擦掌的準備大展身手,在工作崗位上發揮所長,對於同事的態度積極強勢、說話傷人,發現是自己的能力追不上對方的腳步,兩人共事時的落差,導致無法順利溝通,造成很大的壓力。
對於剛進入職場的你,確實會承受很大的壓力,當然也是每個職場新鮮人都會遇到的窘境,透過學習、虛心請教前輩、下班後自我進修…,提升專業能力,都是可行的方式,不是有句話說「戲棚下站久了就是你的」,這個「站久了」就是透過自我的努力,不是嗎?
想要針對你說「尋求資源或問人」會不會太依賴的問題澄清一下,先想想事件發生時,自己會不會思考前因後果,遇到卡關,尋求協助是對的,蒐集資訊,思考哪一種是適合自己,不是一昧聽從別人的意見,就不算依賴,從別人的意見中,增長自己處理事情的想法,尋找資源也是一種對自己負責的態度,再度肯定你,懂得尋求專業資源,協助自己,是有自覺、有效的方法,在過程中發現自己的不足,接納自己,找尋方法改變,更是需要很大的勇氣,別苛責自己,給自己多一點的時間成長,好嗎?當然別忘了,撥打1995的協談專線也是資源的選項之一,心情低落的時候,訴說能讓負向情緒有出口,藉由和線上的老師雙向溝通,看到自己的問題,也可以一起討論如何突破現況,找到適合自己的改善方案。
祝福你!
協談電話: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