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者好
我是一名大學生,因為讀本地的學校,平時住在家裡,跟家人感情也不錯,但最近卻有一件事讓我覺得不得不對家人說謊。
我還不曾打工過,用的都是家裡給的生活費。我們家算小康,父母給的生活費也還夠,但我也想有一點自己的收入(理由跟這封信較無關,就不詳述了),剛好之前聽學校老師說心理系會有實驗徵求受試者,可以領報酬,於是我就開始報名實驗。
但一次和父母提到這件事後,發現他們好像不太認同。第一是擔心風險,但我有說我報名的都只是填寫問卷,不會有醫療儀器等等,可是他們也沒有就此轉為支持(只是不理會)。第二是他們好像覺得家裡又不缺那一點錢,我做這種事很奇怪。但因為他們態度不是很強烈,我就以不再提及此事來處理,也還是有在參加。
但這次卻碰到一個要求視訊報到的實驗,因為實驗時間在假日,又要求在非公共場所,我只能選在家裡。但又不想讓父母知道,帶來不必要的麻煩。所以只好說謊騙他們是要和同學線上報告。
但這樣騙他們以後,我的心情就好糟。甚至開始在想自己的確少賺一點錢也沒關係,為什麼要騙他們。(但實驗日是明天,我也不想臨時取消。)
我並不是從來沒有說謊過,以前也有說謊的經驗(都是一些無傷大雅的事),但當時似乎沒有這種感覺。我不知道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心情,或是應該怎麼處理。
因為想找人聊聊,就寫了這封信。謝謝使者。
你好,謝謝你的來信。從你的文字裡,我彷彿可以聽見你在說的是,你很希望可以不用對父母說謊,又能安心自在的去參加實驗,但眼前不得不對父母說謊的情況好像讓你有些自責和不知所措,其實我認為你會有這樣的情緒是非常正常的喔!一方面是我們在乎的家人,另一方面是我們想做的事,我相信如果有更好的方法,沒有人會選擇用說謊的方式,需要用到說謊的方式,背後一定有特別的原因和理由,比如說你的父母目前就是對於實驗這件事無法接受和認同,和他們溝通過了也沒有明顯成效,所以你才選擇說謊。讓你感到不舒服的部分也許是道德層面上的壓力,因為我們都不希望對自己親近或在乎的人隱瞞,我想這是因為你很在乎他們,很愛他們,希望在他們面前可以展現最真實的自己,這是你很善良的部分,我想在生活裡,你一定也是個溫柔的人吧。
其實聽到你所說的事件,也讓我回想起我自己過去的經驗,和你分享。
我本身是心理相關系所的學生,這一路上,我發現「心理學」這個領域對某些社會大眾來說,接受度似乎還沒有那麼高,我的家人也會因為聽到心理學就皺眉、認為那是生病的人才要接觸的,過程中我也和你一樣嘗試過溝通和解釋,但效果都不太好,所以我特別能夠理解你的心情,那樣不被理解的感受真的很差,也好令人沮喪。
後來我觀察到,他們會這麼排斥心理學大概是來自觀念上的落差,也許在他們那個年代,心理學真的是一個很陌生和可怕的領域,早期比較廣為人知的心理學實驗,像電擊、史丹佛監獄那些,以觀察服從率為目的的實驗,其實聽起來真的蠻可怕的!當然呀我知道你參加的實驗並不是這類型的,但也許父母的記憶還停留在以前,甚至參雜著許多片段、模糊或錯誤的認知,如果他們沒有建立過對心理學正確的認知,那麼中間的落差勢必很大,要溝通確實就會比較困難一點,這時候你選擇用其他方式來保護自己,我認為並沒有任何不對喔!如果要你因而放棄參加實驗,我想你也會因此不開心,甚至會對父母產生負面情緒,這樣反而對你們彼此都不好。
所以回到你最後一段的提問,我認為你可以將這個過程視為一種「界線」的學習,也就是即使是我們最親近之人,仍舊會有想法上的鴻溝和差距,如果無法在一時達到共識,那麼只要我們確定知道自己在做什麼,所做之事也並無風險,就讓自己和家人保持一點「距離」並沒有關係,而這當中的愧疚感也許是無可避免的,但我認為也許可以換一個角度想,你可以將此視為成長必經的過程,因為改變的過程本身就不是舒服的,會參雜很多複雜的情緒和感受,可是那也代表著我們在學習用更健康的方式前進了,所以不用太擔心或害怕,我覺得其實你已經很了不起了,因為你在過程中很清楚的覺察到了自己的情緒,這本身就是很不容易的,我們可以一起慢慢的學習接受和適應它,如果你有任何想法,也歡迎你再次來信與我們分享喔!
祝福平安
奇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