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時候會回想起過往的事情
雖然我知道人的一生本來就會有傷痛,我的童年對於我來說並不快樂,也感受不到什麼愛,所以並不是在快樂的家庭長大,導致其實我不是特別喜歡回家,加上跟家人相處並不是那麼自在,有的時候聊天甚至有些壓力,所以有的時候自己會容易沒有安全感,對自己也很沒自信,還記得高中時候體育老師總是很喜歡叫我們做一些對於我來說超出能力範圍的事情,比如要背同學,找跟自己體重差不多的人背,但其實我背不動,結果背對方不知道為何她可能沒抱住我,結果飛出去…還有一次是體育課老師要大家全部坐地板,腳伸直要大家用跳的一個個跳過去,那時候好像有同學很嚴肅說不要踩到她,讓我很有壓力,還有體育課要打排球,因為我不擅長體育,老師卻當場很大聲說,我在沒打過,把我當掉,後來我真的很難受,走到沒人的地方,難過哭了,因為我很有壓力,後來因為恐懼,所以有打過8球,然後老師當場說她看見我哭了,然後也因為這樣後面有打過,但其實我是特別害怕這種被逼著壓力的,其實我特別奇怪,有時候快樂的事情不見得能夠記著,可是偏偏難過的回憶,國中的,高中的,就能一直記著,雖然心情可能慢慢淡忘,可是那個記憶卻存在,上了高中雖然比較不會被別人影響,或是遇到的人,比較不容易因為他們難過了,可是卻感覺無比孤單,讀的大學交不到更多朋友,班上或許有聊天對象,但不是我想交的朋友,或是能讓我變好的,沒有精彩的大學甚至活動,枯燥乏味的日子,讓我感到疲憊,想轉學卻也要顧慮很多事情,不敢脫離舒適圈,覺得又要重新找工作,可能也是賭可能性的感覺,讓我有點害怕,而且好不容易很習慣現在的環境,但是漸漸開始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能做什麼了…感覺自己什麼都做不好,從前喜歡的文字寫不出來了,開始漸漸失去這些曾經喜歡的事物的熱情,而家人總是讓我感到很有壓力,希望我努力成長,甚至做好有成就,說著高中讀的美容,為何不去做那相關工作,又輕鬆如何之類的,其實我大學是想學表演的只是沒有才藝,也長得普通,後來選擇資訊傳播,一個親戚朋友卻問做這個以後能幹嘛,上課太多無聊的課程,沒教幾個有意義的課,而真正幾個有意義的卻變成不是我想學的,上課變得很不快樂,有時候連自己都不知道到底想學什麼,只是很討厭現在的狀態,感覺就是這樣日復一日,工作沒賺到什麼錢,上課感到疲乏,人際愛情,什麼都沒得到,甚至外貌也普通,感覺自己也會覺得自己很糟糕…小的時候覺得想堅持夢想,就算被看不起是白日夢,長大發現很多時候得放棄自己想要的,求安穩,讓自己先能照顧自己比較重要,但我覺得現在的生活讓我覺得很沒意義和壓抑
您好,
我覺得有些事情你需要常說出來,比如現在你在解憂這邊抒發,也是一種試著要拋下這些情緒向前進的方式,所以無論何時,不管大事小事都可來跟我們說,透過自己在這裡寫下的文字,也能回頭檢視過去。每個人都想活得比較自在、舒適,想過自己想要的生活,只是在抓到願望的尾巴時,內心不能時時緊繃,要適時休息,或重新尋找喜歡的事物。
然後,我覺得大家很喜歡把重點放在外貌美麗與否,的確在這個社會有很多重點放在「臉」,可是長相如何真的很必要嗎?不見得。俗話常說,相由心生,如果常常覺得自己很醜,那內在也會跟著枯萎,變成真正醜陋。有很多時候,內在與能力更重要。有些人長得很漂亮,可那個漂亮是需要努力維持的,如果不努力去堅持自己喜歡的事物,即使有很好的臉孔,也會因為放縱變醜。
心累的時候,每個人都有放棄生活的資格,可是一旦休息夠了,就要回頭看看過去的自己,是什麼原因讓自己變成現在無法認同的模樣:
1. 壓力處理:其實我們每個人生活都是頂著一種無形的壓力,但要清楚這個壓力的來源,是內在,還是外在。
(1)內在:可能從自己產生。想去符合大家眼中的自己,不能犯錯?要表現的和大家一樣?設定自己無法達成的目標?試著去問自己這些問題,寫在紙上或手機memo,並試著告訴自己「你已經很棒了」、「人不用凡事求完美,盡力就好」。試著從小事做到大事,一次次去習慣壓力的存在。
(2)外在:來自長輩、同儕、師長的壓力。這時,心中堅持一個目標即可,他們說什麼,耳朵可過濾掉。「人生是我的,干你們屁事!」像這樣想,內心會比較舒坦。對長輩,他們說的不過是他們認為的,不是你想要的。對師長,他們說的都是一種奇怪的激將法,當掉就被當掉,再重修就好。我曾經被莫名當掉一科通識,甚至寫信問老師為何我會被當掉,因為我身邊睡得亂七八糟的同學都過關,老師憑什麼當掉我?老師說我上課在滑手機,抓我很多次。我就隨便他怎說,懶得再理他。秉持這骨氣,我重修,依然準時四年大學畢業,之後還能以第一名進入碩班,拿了很多獎學金。事實證明,想要的生活,要靠自己努力爭取!討厭的課不必多琢磨,可是上課要認真,畢竟每個科目都有派上用場的一天。最後,關於同儕,我覺得重心很多在他們身上,自然容易因他們牽動情緒,而真心朋友一兩個即可,剩下的可專注在你想做的事情上。
2. 安全感:我也是一個很沒安全感的人,可能跟小時候幾次差點跟家人在超市走失有關,或者有過被霸淩的過去。可是,我想跟你說,如果想讓自己變得快樂,懂得生活,那就要去正視讓自己沒安全感的原因。或者,如果是對事情的安全感上,比如作業、被交待的任務,我都會用120%的精力去準備,相信自己的能力,錯了、不知道就去問,試著獨立作業,每件事都檢查很多次,不讓事情壞在自己手中,才會達到100%的效果。晚上是很容易沒安全感的時候,害怕的話可開燈,或讓娃娃圍繞。對關係沒安全感,可試著學習去信任對方,即使被背叛、傷害,也要去接受那樣的事情,跟心中害怕的事物來一場決鬥,輸了還是有重來的機會,給自己有新生活的機會。
3. 自信建立:不要再說別人說你什麼,也不要再去顧慮太多對方的感受,因為他們根本沒站在你的立場思考,永遠只有自己知道想要的是什麼。如此一來,你會少了很多怪罪對方的機會,可以多些目光看向自己,我覺得你很好,資訊傳播其實能融入很多工作啊!像媒體跟你的興趣表演是有直接關係。記得有一個藝人要他孩子出去別說是星二代,要他從幕後當起,由下而上瞭解演藝圈的大小事,這對他的出路也有幫助。出路當然是越多元越好,一條路不行都來得及換跑道。所以,為自己的能力、興趣和學習感到驕傲,並試著多去獲取一些新能力,不要覺得多學是壞處,反倒有一天會成為你的救命繩。
4. 生活熱情:請回想你小時候的夢想、選擇科系的初衷。我們很常背離自己當初所想的事情,事與願違,會難過、覺得人生無意義,可是回頭想想,我們究竟為了獲得夢想實現,耗費多少心力?安穩有一份能養活自己的薪水是必須的,但一天工作/上課8-10小時,睡覺8小時,吃飯3小時,剩下三小時耗費去哪裡了?假日能用的時間呢?以我的例子來說,我讀的也不是最喜歡的科系,老師常覺得我應該去大傳或台文,因為我喜歡寫小說和畫畫。班導甚至曾經用一個很爛的畫石頭例子告訴我,不要做會讓自己餓死的工作。先求有,再求好,但這過程肯定很掙扎,因為不是自己熱情所在的地方。儘管不喜歡,我都會嘗試在工作找到一兩件,再麻煩也喜歡做的事,例如辦活動、授課等等。總會有能勉強接受的事。在這之後,剩下休息的時間,除了睡覺、吃飯和陪家人朋友,我選擇努力寫小說,就算一天忙下來只能寫五百字,有時連寫都不行,也會在腦中生出一個故事架構,等可以寫小說時,用力擠出所有想法,同時盡力去過活,畢竟人生只有一次。我想趁活著健康時,多完成一些兒時的理想。這輩子,我打死也不會放棄的事是創作。即使被所有人認為愚蠢,我還是會堅持下去,樂此不疲。所以試著去尋找你人生中會感到熱情的事。
5. 這有點進階,就是試著跨出「舒適圈」,做平常自己認為做不到的事,試著挑戰自己的恐懼、害怕,試著認識新朋友。我覺得參加營隊是不錯的方式。在這之後,你會獲得不同的生活經驗,也會改變以前的思考方式,讓想法變得更寬廣。我曾經也很自怨自艾,可是大二參加營隊遇到很多跟我年紀相同,卻試著突破自我的人,於是下定決心要當個就算被丟到國外也可生存下來的小強,到哪都能適應。這對工作也很有幫助,因為真的遇到很多形形色色的人,也會遇到很多困境,設法去解決,讓自己的生活變得好再更好,把握當下開心過活,很重要,不過怎麼想,就看你如何解讀這些文字了。
你可以選擇自己要成為怎樣的人,過怎樣的生活,尋找熱情所在之處。這世界沒有唯一標準的答案,任何想法,想發洩、想分享的事,都可跟我們說:)
我們都會是你的心理靠山。
希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