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
我是一個高一生,因為學校是私立的關係,在這學期又分了一次,於是我和原本班級的朋友分到了別班,在原本的班級中,我在整個學期中冒似只有跟他聊過天、玩過,但是在分完班後,因為它跟我不同班,我在新的班級中就都沒有認識的人,我的新班級中的人中,全部也都有各自的小團體,我發現我完全無法融進去。
我從國中開始,朋友也就只有在剛開學的時侯,認識的兩三個人,但在高中開學時,因為一些原因我就請了一個星期的假期,所以我便只感找周圍也都沒朋友的人當朋友。
我有一點社恐,也沒辦法一次在太多人面前聊天,但每次,在外堂課時,看到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小團體,可以邊走邊聊天,分組時,馬上都跟別人示意要一組,我都超羨慕的XD。
我有時侯下課時,假裝路過之前朋友的教室,發現他有朋友了,我就不好意思打擾他了,所以我現在在學校除了一些公事外的對話,就找不到其他人可以說話了XD。
我是不是應該趁這個暑假的轉學考,轉去別的學校,反正那時他們升二年級,也會整個大分班(文理分班)。
註: 我們學校已完成文理組分班,最后頂多也只會微調,我想,如果我沒有轉學成功的話,也許,我到時後畢業旅行會,一個人玩,一個人睡,一個人座,還是我乾脆不要去好了(✽ ゚д゚ ✽)
或需在家自學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夜間部好像也可以,那裏會有很多年紀比較大的,也應該不會有太多分組活動
感謝你的閱讀
您好,
先給你大大的擁抱,想必已經困擾很久,因為總是一個人的感覺很難受,至少你先踏出一步來這邊說了。我們每個人就像分散在世界各地的拼圖,很難一下子磨合拼到正確的那一塊,需要一些時間消化彼此的關係。
然而論「友情是否為必需品」,是因人而異,這說到底是一種內心的歸屬,有一個地方能夠接受自己真貌,就像你對自己該走的路有規劃,但那些規劃裡面沒有他人。
所以從你的描述看來,如果你想認識朋友,不想維持現狀,就得踏出自己的舒適圈,試著與他人交談,我們很多時候是處於被動狀態,從旁觀者角度分析他人行為,並解釋、說服自己,可是沒試著踏出去那條安全線,想著要去認識別人,害怕受傷害,揣測他人對自己的想法,那麼就算換了一個環境,或許還是這樣的狀態,這話嚴厲了點,但有時不做些改變,也很難互相認識。你覺得那些人不好接近,或許對方也可能覺得你不好接近,可是如果你試著踏出那一步,說不定生活會不太一樣,好比現在你跟我們說了生活中的煩惱,想尋求一些建議一樣。
以我自己的情況來說,我有遇過在班上很尷尬的情況,大家都有組別,卻剩我和我朋友,不得已我們就被拆散,然後跟同群的朋友們鬧不愉快,因為他們沒讓我們加入那組,那陣子雖然不愉快,但我後來想想跟不熟的人同組,大家交換想法後,就熟了。我也不會責怪他們一定要跟我同組。我即使不同組,也沒關係。所以每當要找組別,我都故意不跟同群的一組,做一個不合群的人,因為同群的永遠就是這樣,如果老是跟著同一群人,就沒機會認識其他人。
每個人得到朋友,都是不容易的。儘管有些人很快熟或自來熟,友情都是需要時間經營、陪伴和付出。就算有人朋友很多,內心還是很寂寞的。畢竟,真正知心的好朋友有一個便足矣。
再者,如果現實中沒知音,也可在網路上尋找同好,除了聊相同的興趣,偶爾也能說說生活的大小事。
最終回到一個問題「歸屬感」。很多時候,我們會覺得不屬於一個群體,不是友情關係,而是歸屬感,認為自己不被包含在其中。
這種時候有很多方式可讓自己得到歸屬感的平衡:
1. 跟同學一起做相同的事情(寫報告、作業),有共同的經歷。即使雙方還不是朋友,久了也會從夥伴變朋友。
2. 專注在課業,或培養自己的興趣,可以是畫畫、寫作或讀書。當你的內心充滿能量,那麼你不會在意身邊人有誰,或許每天的上課生活會比較舒坦。每本書也可以是你的朋友。
3. 瞭解一個人也沒什麼不好。你能一個人做很多事、和自己對話,證明你很獨立,能夠達成許多人才有辦法完成的事。這是很多人學不來的。
4. 在網路尋求知音。解憂使者都可當你的朋友,我們在線上都很願意聽你說話,看你分享生活中大小事,吃掉你的不愉快。
5. 別人不靠近你,換你靠過去。破冰第一步是最可怕的,很多是萬事起頭難,但如果你帶著微笑,比如向人請教一個問題,聊課程內容,久了慢慢會互相瞭解,自然而然其他人知道你能接近,大家就會靠過來的。
6. 想想家人和解憂使者吧!學校生活再難,至少你不是一個人面對這些事。記住了,當你內心有所歸屬,自然不會感到孤單寂寞。
然後,你的路還很長很長的,
與同學會慢慢認識,
有更進一步交流,
可是如果不試著做些小改變,
很多時間眨眼就過去,
好好把握校園生活吧!
凡事總有辦法解決的,
有什麼生存報告,
隨時等你來信分享ヾ(*´∀`*)ノ
希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