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設:
有人說繼續走下去,就知道你要什麼?
也有人說明明是不喜歡的工作,當事人一直做,旁觀者希望他可以換工作。
------------------
我搞不懂兩者差別,如果這樣,一開始就不要對人說繼續走下去。很多時候,家長都拿這理由說服我,說你繼續讀書啊,以後還長啊。如果想法是這樣,為何希望我轉學,我現在還是想不通他想法?不過我照做了。
「繼續走下去,就能知道自己要什麼」這句話本身並沒有錯,但重點在於有沒有「邊走邊想」?
那個你所期待、所想要的方向和未來,不會平白無故的出現在你生命。
從小就知道自己要什麼,和二三十歲才找到人生志向的都大有人在,除了需要一點運氣去撞見你喜歡的事物,更多的是平時對自己的了解與不斷思考,才能幫助你更快在人生的道路上找到自己想前往的方向。
所以重點不在於你繼續走了多久的路,而在於前進的時候,你有沒有不斷問自己、不斷藉由新接觸的事物去更了解自己適合與想要什麼。
而堅持與轉換跑道雖然是截然不同的選擇,但卻沒有誰對誰錯。
堅持,能帶來累積和收穫,可以讓你在比較安定的狀態下思考自己要什麼,是比較保守卻也較沒有損失的做法。
但當你已經堅持不下去、已經耗盡了自己的力氣依然改變不了現狀、無法在不喜歡的工作上得到更多的成長和快樂,那麼,的確需要鼓起勇氣,去放棄這樣不斷走下坡的日子。因為放棄,才能有機會展開不一樣的人生,即使沒有,也不會比現在糟到哪裡去。
而人生,是無數選擇題走出來的路,並沒有說選擇了繼續往後就不能選擇放棄。
如果沒有堅持,無論做什麼都不會換來結果,但若走進的是一條死路,怎麼也走不出來,當然也要懂得割捨,去嘗試別的路。
至於什麼時候該選擇堅持,什麼時候要放棄,則是每個人在這一生要慢慢學會的課題。
堅持,很不容易,但選擇放棄也沒有比較簡單。
因為人常常會捨不得放下、因為已經堅持了很久、付出了很多,害怕一切努力都白費了而不願放棄,拖著拖著,卻讓自己失去更多。
雖然聽取建議能幫助自己找出盲點,不至於走不出死路,但無論是哪一種選擇,旁人所說的都未必是對當事人最好的建議。
因為實際走在那條路、經歷著那份工作的當事人,才最明白自己當下的狀態。旁人終究是旁人,他們出出嘴提意見不需要負擔任何責任,就算當事人聽信了建議結果過得不好,也不能怪罪他人,因為最終,那都是自己下的決定。
而這個旁人就算換成了家人也是一樣。你的人生終究是你的,家人替你做再多決定也無法連帶承擔你的未來。
至於家人為什麼明明希望你繼續讀書,卻又要求你轉學,其中的心思如果不直接詢問他們,那就是永遠的謎了。
不過大致來說,轉學與繼續讀書其實並沒有非常大的衝突,只是「換了一個地方繼續讀書」。
大人做一件事往往有許多考量,他們除了要顧慮你,也要考慮家裡的經濟等等因素。如果真的想不通卻不想直接詢問,那也可以往學費、與家裡的距離、或者校園的環境、讀書氣氛這些面向去試著思考家人要你轉學的原因。
希望你繼續讀書的家人,所作所為大多都是站在他們認為「對你好」的角度,希望你能在更好或更有優勢的環境裡讀書。
而照著家人的意思做,以現在的年紀而言並沒有不好,因為這時候的我們,想法很少能看得比大人深遠,也沒有能力做出能自己負責的決定。
但要記得,在讀書的這些日子裡,除了這些大決定交託給大人以外,你的未來依舊是你的,總有一天,會輪到自己要做出決定。所以在那之前,要開始訓練自己多思考、多想想自己想要什麼。
那些「以後還長的未來」會以非常快的速度靠近你,期望那天到來的時候,你已經懂得替自己下最好的決定。
祝你新的一天快樂喔~
優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