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

相處之道 · 2019-09-04

杜康,你好,我是一個升專二的學生,謝謝你花時間閱讀這封信。

似乎從國小開始我就對社交產生障礙,記得中年級的時候同學們會相約一起不要理誰誰誰,小圈圈就此誕生。

高年級之後就是完全的團體模式,那時候我才知道什麼是小團體,各自有各自的話題,團體與團體之間也有共同的話題,班上的氣氛我很喜歡、很和諧,很團結。

大家的相處都很自然,但是我不知道要怎麼和別人打交道,好像自然而然他們就走在一塊兒了,我就像被時間凍結在原點,和任何人說話都很費勁。

專一剛開學時,住宿舍的同學們他們已經互相認識了,班上的座位自由坐,那群同學們他們就坐一起,後來因為座位的關係,坐附近的人都和他們有一些交集,班上切成了兩半,坐在左半邊的人吵雜熱鬧,和右半邊形成強烈的對比,一個班級,兩個世界。

隨著時間的推進,又有一群團體誕生,他們的共同話題是BL漫畫和畫漫畫,原本的宿舍群也各自分散了,似乎大家都找到了到目前為止適合自己的朋友。

我喜歡觀察別人,那可能是一種……樂趣吧。
我發現班上小圈圈朋友聊天的方式,假設A朋友和B朋友以及C和D,他們是很好的朋友,不過換作我是他們其中任何一個人,我都不會喜歡他們對彼此說話的方式,幾乎是抱怨老師、說老師的壞話、趁誰不在的時候偷偷罵幾句,在聊沒那麼多負能量話題的時候,每隔幾句話會夾帶著三字經,然後其他人跟著附和,這可能是他們說話的習慣,但是就是覺得……不太舒服。

這樣的情況跟國中有點類似,但是肯定不同。
現在我們十六歲,畢業的時候我們二十歲,那時候大家都成年了,朋友、個性多多少少會有些改變。
國中的時候,到了國三、快畢業的階段,我才交到幾個能交心、深交的朋友,畢業之後各奔東西,他們在新的環境也認識到了新的朋友,而我的交友狀態似乎沒什麼進展……

雖然內向,但是我覺得自己跟朋友相處的能力沒有問題,不過怎麼去交到這個朋友,這就是個問題了……


杜康

學生時代對於社交交友的需求是非常強烈的,如果自己不是某個團體其中一員很容易產生焦慮不安。這源自於人格成長最關鍵的時候是在國高中時期,這個時期學習能力很快但是獨有的個性還不穩定,只有等成人以後對於社交朋友的需求才會降低一些。

如果你認為自己內向,但是跟朋友相處的能力沒有問題,那就還不至於有甚麼不好的影響,當然學生時代交的朋友比較純粹了,也比較有機會發展成為一生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