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個對朋友很沒安全感但又非常依賴的人,我很敏感,朋友只要有個眼神語氣動作不對,我馬上能發現出來,發現後就會想很久很久然後開始很難過那種。
最近,上個星期就跟一個平常很好的朋友出了點問題,那隔幾天我主動傳訊息跟她講開,但講開後都有一段尷尬期,而我又非常怕主動去找她講話,會被打槍(就是被冷漠回應之類的),所以可能沒好好利用尷尬那段時間好好的讓友情回覆,但我們假日還是有聊,但是是用訊息,回到現實還是很尷,又不知道為什麼,放假完回到學校後,主動跟她講話,又變的很尷尬,又被打槍的感覺,我問問題她只會的問題,不再像以前一樣笑嘻嘻的,那在與此同時的上個星期,我除了跟上述的朋友發生問題之外,還跟最好的那位朋友,她在上個星期就對我一下跟以前一樣好,一下又愛理不理,我的心情就像坐雲霄飛車一樣有希望再傷心,突然很喜歡找另一位朋友,我打了長文給她,問她是不是我有做了她不喜歡的事之類的,但她至今都沒回,但我們相處還是一樣,在這個星期有好,但有時候又突然愛理不理,我在想…會不會是有時候會突然對朋友反感呢?
可是我很怕再去訊息問她,她會覺得很煩,但我的心情又一下子很難過一下子又很開心
回到最先講的那位朋友,這星期又覺得我問問題都很尷尬
我就訊息問她,結果她只傳一個貼圖,後來看到她在小帳發文,是有關於她把我開玩笑的話會錯意,然後再小帳很生氣的講,我相信每個人當下都是很生氣吧,所以當下口氣很不好的說這樣會不會太過份了點,但是我後來打了長文說,每個人想法不同我可以去理解你的意思之類的…
但她很直又很兇的回我……
隔天早上我冷靜再打了很大段長文給她,和她說可以不用回,她沒回
但讓我現在很不知道她的想法和態度
我現在都不敢主動去找她講話
而我們其他3個朋友也是她室友…多多少少都被她影響,我每一天都帶著忐忑的心情和他們講話,因為我怕會受到不好的對待
我怕被打槍…我怕我難過
但我真的不知道怎麼辦
我真的好難過
負面情緒真的好大
尤其住宿 無法避免……
但搞到我真的心裡快承受不了了
親愛的朋友,你好。
請容許我囉嗦一些,把我觀察到的你的特質,說給你聽。
希望能被慢慢的讀完,希望能幫助你安放內心的焦慮。
關於自己
情緒與記憶,是人類大腦存在已久的構造。
在第一段文字敘述中,判斷出你在情緒接收方面的特質,而敏感是屬於你的天賦。
「她現在很生氣」
「我現在很傷心」
這種辨認情緒的能力,心理學家給它一個名字──情緒顆粒度。
情緒顆粒度細緻的人,可以在傷心中,區別傷心的層次,這是在什麼情況、什麼樣的情緒裡,所產生的傷心。
這是培養同理心的優勢。透過信件可以感受到你的善解人意。
相信我,只要你開始探索自己的情緒,你就會得到一份從容。
被淹沒在沒有安全感的恐懼當中,就像在黑暗中接收不到燈塔指引的漁船,很容易焦慮緊張,很容易迷失方向。
當你開始探索自己內心的感受,你就會越了解自己,而越了解自己,就能更懂別人,也就可以將自己的特質與天賦,發揮到淋漓盡致。
關於情感
和好朋友出問題了,請先別慌。
先別管「怎麼」了,先想想有「什麼」吧~
請先別著急「怎麼辦」,我想邀請你和我一起想想「為什麼」。
為什麼她寧願用小帳抒發情緒,而不願意直接告訴你她的感受呢?
文末的敘述提到,你們四個是室友,文章的開頭提到,因為怕尷尬,所以選擇用文字來表達,在假日期間用訊息傳遞、溝通。
正如同你現在正在看的,我猜除非是錄音,不然應該不會有人完全清楚我在表達這些文字時的情緒。
眼神與心。眼神之間的對望與交流,搭配說話時的抑揚頓挫,都是完全從心出發的一手訊息,相較於文字更有溫度,更能安撫,更容易表達,更真誠。
對於尷尬,別怕,好好利用它。
可以當它是一種催化劑,利用它在假日期間加速,搞懂為什麼,搞懂為什麼之後,你就可以明白。
明白了以後,相信可以降低尷尬的層次,可能尷尬依舊存在,不過更多的是理智,這時候的尷尬,是經過細緻處理後的尷尬(嗯,就像剛曬完的魚乾,不可能完全沒有魚腥味,畢竟是魚)。
不會再被抽象的尷尬的感覺控制,你會多出很多線索,而這些線索,是你透過時間的冷靜,慢慢摸索出的「可能的為什麼」,而假日的確是個很好的冷靜的時間。
透過這個時間,讓自己靜一靜,讓她靜一靜,讓世界靜一靜。
冷靜之後,用理智真誠的溝通。
可能對方沒辦法完全的理性,但起碼有一個人是理智的,這時後也請別急,要慢慢來。
循循善誘的溝通,慢慢的了解雙方的立場,而後明白問題所在。
這樣的明白,能幫助你成長,能茁壯友誼,能成為在這個階段,永遠的記憶。
關於心理
抱歉,這是一篇很長的文字,不知道會不會比你傳給朋友的信息短,但我很感激能閱讀到這裡的你。
當接收到大量的文字訊息,很容易感到視覺疲勞。
如果是在情緒煩躁的前提下接收大量文字,假如沒有先安放好煩躁的情緒,讓自己原本鬱悶的心情再加上一層勞累,很容易造成情緒失控的結果。
當大腦被感性控制,理性的存在感就容易被忽視。
會很直截了當的覺得「煩死了」,容易忘記細細思考「這麼一大篇文章,也是需要花時間打字的」,大腦被情緒控制了,當然可能造成充滿情緒的結果。
夾在中間的兩位朋友,可能或多或少覺得尷尬,可能雙方都不想得罪,所以會盡量選擇避免。
會不會,他們選擇不回你的訊息的同時,也選擇不回另一位與你有小摩擦的朋友的訊息呢?
最後
再重覆一次,語言是強大的力量,但說出來的語言,力量更強大,強大到可以堅固情感這種這麼抽象的東西。
心的力量也很強大。
感官能幫助我們記憶,所以「看著對方眼睛說話」,這點也很重要。
這是心靈上的交流,畢竟眼神可以透露很多對方的訊息,但是文字不行,至少現在的科技還沒辦法做到在冰冷的螢幕上,傳遞完整的實質的真誠的感受。
要不要一起試試看呢?
用心,去感受朋友的心,用心,感覺自己的每一個當下。
了解自己,就能更懂別人,祝福你!
使者們一直都在,我們會在這裡陪伴著你,希望在這封信以後還能再見到你的來信。
謝謝你看到這裡,有機會再見,我是釀酒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