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失去方向的時候 記得抬頭仰望 清澈的天空

相處之道 · 2019-06-02

常常覺得跟家人相處是一件很累的事,我們家只有我,弟弟,阿嬤,還有媽媽的姐姐,媽媽,這些成員,國小三年級時爸爸跟媽媽分居,小時候的確不太懂,也害怕談論爸爸多的是不知道怎麼說出口,我是姐姐,但也會羨慕一個有爸爸媽媽的家庭,小時候老師總開玩笑說我有兩個媽媽,不知道是不是以前的影響,導致我國小幾乎非常內向不太和人接觸,更多的是不知道怎麼和人相處,也變得整天回家只想看電視,因為當時的我覺得唯一能讓我感到開心的事,就是看電視,我承認當時的我缺乏愛缺乏同齡朋友,所以我不快樂,而家人一再的責罵我,但我反抗不聽,媽媽就做出剪斷電視線的舉動,當然那時候的我也有樣學樣,也去剪阿姨房間的電視線,因為那時候國小六年級腦子很衝動,因為憤怒只想報復的感覺…後來大家都在房間大聲斥責我,一言ㄧ語,阿嬤說養狗好比養我好,阿姨說不如把我送去警察局,媽媽在一旁哭著,當時的我當真了所有的話,整理了行李,說要去警察局就去,那些事的確讓我造成了心理創傷,感覺很害怕拋棄不被愛,導致自己性格中還是有些缺陷容易暴躁,生氣起來不太控制自己脾氣,對感情的不安全感,不太能相信身邊的人,國中每天幾乎有一半都跟家人吵架,所以擁有的回憶大多不快樂,那時的我大多跟阿姨相處,但總是針鋒相對,她總是大聲辱罵,用手指著我喝斥,並且碎念,對於她來說這是關心教導,但不知道對於當時的我只是疲憊,難受,從一開始說自己的想法,都變成頂嘴,慢慢的變成沉默,小時候會說心事,卻總被罵都是自己的錯,久而久之就不願意再說,小時候我不服管教 ,是因為阿姨自己做不好,自己總是熬夜,卻總叫我早點睡等等,每次自己沒做到卻要我服從她的管教,也總是把我跟別人比較…媽媽總是會無緣無故發脾氣,每當我好好跟她說話,她也會突然發脾氣,但我卻不能生氣,反而說我要改?憑甚麼妳可以不高興我卻不行,卻要學著體諒,退一步,我講起小時候的事卻說妳為什麼要一直放在心上,總記得不開心的事,根本不理解我的感受,前幾年我對媽媽真的是疏離,害怕親近,因為我會難受想哭,連坐下來溝通都會害怕沒開口就難過,是近幾年,才學著親近,但總感覺只要相信就會受傷,有時候還不如冷冰冰沒感情 ,每次一溝通就吵架的相處,真的很讓人疲憊,我說她給予我物質上的東西很多很多,卻沒給過愛,阿姨卻反駁說小時候生病是誰帶我,可是她們不懂在我的回憶裡不開心的事多過於開心的,她們在我的童年裡是責罵多餘關心,總是問我功課成績,可卻不知道我想要的關心和愛是什麼,對於她們覺得教導碎念就是關心,可是我想要的愛只是相處的時候是快樂的回憶,而不是現在出去玩,也沒什麼互動,實際根本沒了解對方,連聊天有的話題都沒有,只有嚴重代溝…她們根本不理解我的想法,只是想要我改變,從小到大,總是要成為她們眼中的乖孩子,聽話才是對的,可是從來不知道我有多不快樂,所以習慣了承受,習慣心事不再開口,習慣抗拒她們的親近,運動會,學校的任何活動反而不希望她們來,我知道我有點憂鬱…所以總是要試著控制自己的負面情緒,不要想不開,在外人眼裡我很正常,儘管真的有多次想自殺的念頭,也有想嘗試,但最後自己控制了,我也有想學壞不想當別人眼中的樣子,會喝酒,更開始吸煙,嘗試了一次,但最後也沒在碰了,很多很多的變化,也沒人看得出來,可能我的成就,有時遠比我這個人重要,她們口中的愛,我卻感受不出來,從小感受到的責罵都是負能量,讓我其實不太會處理人際關係問題,只要被說就會暴躁發火,無法控制情緒,我其實也希望能培養自己的情商,能當真正快樂的而不是假裝快樂,我不知道如何放下所有的陰影,活出自己喜歡的樣子了,我是一個很沒安全感害怕背叛,更害怕相信人會受傷的


24比利

午安。

''她們口中的愛,我卻感受不出來,從小感受到的責罵都是負能量'',因為那不是真正的愛,而是扭曲的愛,那為何會扭曲?那來自恐懼,那為什麼要恐懼?因為不了解。

愛的第一步是了解。

因為你沒有提到阿公令我困惑,是分居嗎?還是死了?會不會阿公與阿嬤的相處也與爸媽的相處模式相似?也就是在無意識的狀態下重複了長輩們的思維,從而陷入困境裡頭。當然這一切只是推測。

沒有人想要故意傷害別人,很多時候我們都有可能是加害者與被害者,而且可能是在無意識的狀態下,或許你會很困惑,但是如果按照前文所述,因為她恐懼,恐懼久了會扭曲情感,人生也很容易不快樂。

長輩自己沒做到的事,卻要求他人做到,小時候的我也是反抗到底,所以我能夠理解那種被稱為''頂嘴''的痛苦,不過隨著讀得書越多,我發現這根本是一種控制,不過竟然已經意識到了那就不必要再讓自己陷入在泥沼中了。

相信人卻是會受傷沒有錯,但是不相信人會更痛苦,痛苦到你更是覺得整個世界與你為敵。

但誰是敵人?某方面來說你自己,就是自己的敵人。

因為有了期待才有傷害,但是如果沒有期待要當一個好女兒、好媽媽、好阿姨、好阿嬤的社會角色呢 ?

當你覺得家裡成員有你不喜歡的特質這個時候應該要視他為一個人,而不是一個媽媽阿姨阿嬤,這樣你才能看清楚他們的特質,客觀的看待你跟他們之間連結的情感。

原生家庭確實對我們來說影響很大,但是改變掌握在你手上,或許他們沒有給你好的資源,但是你已經不是小時候那一個自己了, 你已經長大了,你有能力去掙脫你認為的枷鎖,又或許說那些枷鎖根本從來都不存在,那是你想像出來的。

安全感也是自己付予的,旁人只能夠引導,最後的那一段路得靠自己走

 

然後如果有需要我會建議可以嘗試找找學校的諮商中心或是輔導室,那裡的老師都是有受過專業訓練。

謝謝你的來信,榕樹敬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