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正在就讀知名大學的中文系,喜愛閱讀,但套一句林奕含曾說過的:「這是一種毫無品味與美感的閱讀。」看到經典書和得獎書就去讀,認真的讀,也讀進去了,面對課文也是如此的態度,但總是沒有自己的想法,無論是課堂討論還是心得或是報告,只要要我說出自己的看法我就感到挫敗,我能同理和同意作者的想法和感受,但我不知道我應該有甚麼想法,當中被老師點起來回答看法,只好支吾其詞靠朋友救援,也被老師當眾碎念要有自己的看法,真的很無助。
這樣的我時常在想,我真的適合讀書嗎?我不會舉一反三,我只會讀,但身邊的人都好有想法,文采甚至令教授稱讚。
我不敢跟父母說這個困擾,因為我怕他們認為是我想出來不想讀書的藉口,但真的不是,我真的只是想找出我讀書的意義而已
謝謝你的來信(。’▽’。)♡
竟然是同為中文系的孩子呀(快樂握手
沒事的 羽戀能了解你的想法
有時候一些太過經典的東西正是因為它們流傳太久
或者是經過太多人解讀
無法再創造出一套自己的看法
因為你被那些框架給限制住了
舉個簡單的例子 如果今天我給你一本現代小說和詩經之中的隨便一篇
要你從兩者之中擇一分析
理所當然地會選擇前者
除了淺顯易懂之外
現代小說也較易提出自己的見解
羽戀希望你不要著急 慢慢培養自己對作品的看法
比起鑽研於那些「名著」
不如試著從你感興趣的開始
然後找尋一個抒發心得的切入點
或許是對人物 對廠景或者對情節
發展出一套適合自己的評論模式之後在摸索自己對作品的感覺
自然而然就能說出簡短的想法
可以先不用將你的看法說得太文學沒關係
「我覺得這篇文章對情感的描寫很深刻」
「我認為文中的景物描寫筆法很棒」
至於怎麼個深刻法 為什麼會覺得筆法很好
那些是下一個層次該思考的問題
不急 可以慢慢來的
其實羽戀覺得你不需要將閱讀看做一件帶有壓力的事
即使有些課文是為課業要求所迫去讀的
也可以站在一個欣賞的角度去面對
或許你無法提出自己的心得正是因為在閱讀時給自己的壓力太大了
如果閱讀無法使你感到快樂 或者充實
那無法稱之為閱讀 大概只能說是在讀字吧
有些是只有身歷其中的人懂得 所以你的家長無法全然理解你的想法
或許羽戀也無法
但我希望你能認知到 自己並不是凡事都比不上身邊的同學
教授的批評也別放在心上太久
閱讀只要用自己的心認真去感受 去體悟
屬於你的一套想法自然會萌芽
祝福你 找出讀書 或者該說是閱讀的意義
By羽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