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個應屆畢業生,從以前到現在大四了,一直都是汲汲營營於讀書,從沒想過自己出了社會之後約莫40年的未來會是怎麼樣。
人家都說大學生活要過得很精彩,但我社團、學業、戀愛、人際關係似乎都不太合格,也沒有什麼特長。國高中時努力讀書為了考上好學校而唸書,大一時為了轉系(家人強迫)努力唸書成為班上前三名,轉系之後為了不被當,在自己不擅長、不喜歡的領域讀書讀到常常半夜大哭,儘管我知道很多時候再怎麼努力成績還是不會跟付出成正比。在不熟悉的環境裡很難認識新朋友,大一認識的朋友也各自忙各自的慢慢疏遠了,更是備感寂寞,本來以為寄託信仰的力量或許會好一點,但是除了每週一次的聚會,似乎就什麼也沒有了,也曾尋求心理諮商,除了得到我憂鬱跟焦慮的情形很嚴重以外就沒有後續了。
雖然日子過著過著也習慣了,不管怎麼樣,還是走過來了,多少也認識一些一樣融入不了班上的轉學生可以聊聊天,直到大三升大四的暑假家人建議我去考公務員,我自己也清楚公務員穩定的環境比較適合我這樣內向(悶騷?)的個性,再加上只需要努力唸書考試就好,但是我很困惑,難道我的一生都需要被家人與考試決定嗎?(而且我考運「極」差,不誇張)難道內向的人沒有別條路可以選嗎?其實我是個滿喜歡自我挑戰的人,但沒有業務員的嘴,也無法偽裝自己,去和不喜歡的人講話。
我還是不知道自己適合做什麼,只能先努力準備各種考試,但是在這樣讀沒興趣的各種科目的過程中我的心覺得很累。
我好像寫了一篇小作文,但本來沒有想寫這麼多(笑)不知不覺就寫了很多,所以我其實也是個聒噪的孩子吧,希望能得到一些建議
曾經,我也是個為了考到好學校一路認真念書的乖乖牌。但在我升上高三後突然覺得這樣的日子好茫然。
我發現我好像只會讀書,明明很想去做些不一樣的事,卻一直被考試綁架。
國中要努力讀書考到好高中,高中要更認真讀書考上好大學,到了大學,是不是又要讀書考研究所,或許還要考多益或托福之類的證照,好不容易畢業了,職場上的面試又是一關關考試。
人生,到底要考到什麼時候呢?
除了讀書考試,我還剩下什麼?
等我不用考試了,是否就要從人生畢業了呢?
不可否認的是,書讀得好、去到一個更好的環境的確會擴展一個人的視野,但也有很多事情是讀書考試不能教會我們的。比如了解自己、找到自己的興趣與人生方向、做事情的態度與為人處事等等。
書本沒有教的東西太多了,生活處處是學習,而環境對人的影響終究有限,最終還是取決於你想怎麼做。
但不知道自己適合什麼或喜歡什麼,或許是因為沒有給自己多方嘗試的機會吧?一直以來都在為了一個個接踵而來的考試努力,考著考著,或許就連自己想做什麼都忘了。但還記得你說的嗎,你仍知道自己是個喜歡自我挑戰的人,也知道自己的優缺點呀!
趁著畢業前,多留點時間給自己吧。聽聽心裡的聲音,問自己想做什麼,然後就騰出時間去試試看吧!如果不知道自己要什麼,那去參加各種沒體驗過的活動、講座、或是跟著朋友外出走走也好。
有刺激就有思考,紙筆用得多了就會習慣書本紙張的平面世界。讓自己多做些讀書以外的事,你才會知道現實世界是這麼瞬息萬變,更不可能凡事都讓你準備好再上場。
正如同考試需要時間準備,找到自己適合或喜歡的事物以及人生方向也一樣需要時間。但什麼時候開始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必須開始。
讀書,只是教會你思考的方法,不是拿到及格人生的唯一手段。
內向的人也會有自己的出路,不想面對人群也可以成為幕後的策劃人呀。不想要別人控制自己的人生,那就自己走出去。
路多得是,但你要知道自己的優點和能力才能找到適合的。
優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