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前輩老愛問,
為什麼不想結婚,如果不結婚,有沒有想要認識心靈伴侶。
其實我不懂,為什麼一定要結婚哩,老了的生活,為什麼要有伴哩?
一個人生活習慣了,雖然有時也會想要有人陪,但還是習慣一個人來來去去的自在。
然後前輩又跟我說,你這樣子,不會影響人際關係嗎?
?????
一個人生活會影響人際關係喔~
因為前輩跟我說,有時在職場是需要圓滑下。
好比你明知道這個人講話在唬爛,也要假裝聽的下去。
但是。現在的同事,讓我很難做表面功夫。
年輕的助理小姐,
教她時,自我意識很強,常回我,我覺得...怎麼樣...怎麼樣...
但我覺得,只要客人ok就好,有些問題只要直接尋問客人就好了。不用先想了一堆後,去跟客人說,結果客人不需要,然後又在那裡說為什麼客人不接受她的意見。幾次後,我也就讓她自行發揮。少說多做。
業務主管,
在我上班第一個月時,在討論工作時,因為意見不同,就對我嗆,我比你專業。當下,我不想跟他有衝突,我忍下來。
我覺得,業務領域,不是我的專業,做業務你可以把死的說成活的。那是你的專業,我學不來。
但我,有美工的專業,可是我不會去嗆人。我比你專業。
因為公司就是需要員工的專業,才請你來工作的。嗆這話是要表達什麼意思。
在那之後我就不太跟這二位互動了。
除了工作上,
他們交待工作,我就把他做好。
有時他們在閒聊時,會三不五時丟話題給我,我就沒搭話。
我也知道。。職場的同事是沒辦法選擇的。
所以我尊重每個同事,不管是前輩,後輩,外勞。
但當的同事情緒,言語,給我不是好的時,我也是會不舒服,我都會先忍著。但一次又一次。也是忍的有限度的。我反抗的時候,就會有另一個聲音要我圓滑一點,做一下表面。搞的心很累。
人與人的相處真的很難,
有時,人累了,臉上就會沒表情,就會被人唸卡笑一點。
有時,心情不錯時,就會有人,眼紅你,就要用他的負面情緒,來破壞你的心情。
能開導我嗎?到底我還要怎麼修正哩。
不同世代的人總會有不同觀念。在他們那個時代,結婚是重要的人生里程碑,影響著自己的後半輩子,甚至也是往後維繫人際關係的重要支柱。現在卻不一樣了,我們講求獨立自主,有更遠大的人生目標或更想要的生活方式,婚姻不僅失去了終極目標的地位,有時甚至會成為枷鎖。
年輕人有年輕人的想法,長輩也是。我們無法輕易撼動他們的觀念,就像他們也動搖不了我們的。遇到這樣的摩擦其實無須去爭辯,聽聽就好。
我們可以不接受他們的觀念,但那些囉嗦其實都是他們對你的關心。他擔心你要是年齡漸長會不容易找到適合結婚的對象,擔心沒有婚姻你的人生就不完整,「人際關係」就缺少了一塊。尤其如果你是女生,那前輩或許會更加關切,因為他們不希望任何青春貌美的女孩浪費了最有優勢的時光。那是他們羨慕而不再擁有的過往啊,因此更容易替你乾焦急。
也許,你會感到不耐煩,但可以在耐心聽完後謝謝他對你的關心,告訴他你有自己的人生規劃,也會將他的關心納入考量,要是有好消息再告訴他,然後轉移話題帶過去。
既然前輩或長輩的話我們可以聽聽就好,當然也可以順口回回就好。回應是一回事,有沒有照著做是一回事。很多長輩的關心我們未必答應了就要做到,回應有時只是為了讓他們心安,也讓我們耳根子清靜些,只要雙方別為了這些關心起衝突就好了。
很多人不想太早結婚甚至也不想生孩子了,因為他們開始走出原生家庭的束縛,好不容易有了自己的成就與理想、有自己想過的生活。也許偶爾會孤單,可一個人的生活卻常常自在的讓人捨不得太快被約束。
愛情只是人生的一部份,我們不會因為沒有愛過幾個誰或沒有過婚姻而殘缺。人際關係有那麼多面向,無論親人、情人或朋友,相處的本質都是一樣的。
至於圓滑這件事,其實前輩說的也沒錯呀。只是圓滑不等於做作或虛偽。
做作,是刻意的逢迎,虛偽則是表面帶著笑臉卻在背後藏著一把刀。
而圓滑,是懂得拿捏相處分寸,懂得尊重與理解,在不委屈自己的前提下大氣的讓步,使局面盡量雙贏。
而你提到的年輕助理小姐,總結就是年輕兩字不是嗎?
誰沒年輕而莽撞過?
誰沒因為少不更事而挫折過?
她就像顆面面稜角的樸石,剛離開她自以為是的河流,在匯聚的河床裡翻滾著。
身為前輩的你,也許苦口婆心地想教導她,但她若聽不進,你也多說無益。換個角度去想,你與助理小姐又何嘗不像是你的前輩與你呢?
你的過往經驗讓你學會如何對待客人比較好,而如今你身為過來人,或許帶著提攜後輩的好意而給予建議,那你的前輩,有沒有可能也是帶著這樣的心態呢?人都是相像的,總要等自己成為了某種身分,才能體會其中滋味。
也許助理小姐是太固執了,但她的初衷也未必不好。事先想好意見給客人參考其實是很貼心的舉動,只是她還需要多點歷練與學習,才能懂得什麼是「給予別人需要的,而不是自己想給的」。
當我們有了能力與資歷,便會對自己認可的更深信不疑,尤其當新進的做法與自己相違背時,第一直覺往往是情緒上的反彈與不接受,而非理性的接納建議。尤其當他人的方法笨拙而沒有成效時,我們更容易嗤之以鼻。
這些反應都沒有錯也無須自責,因為這是身而為人很本能的反應。基於捍衛自尊或地位的心態,我們常常如此,只是能不能克制並調適而已。
無論是出於無力或放手,我認為你讓她自行發揮是好的。不是你教的不好,也不是因為你不夠有威嚴,有時,就讓年輕人試試他們的方法也無所謂。
挫折過才會成長,也許他們能走出自己的風格,又或是體認到你的方法比較好而終於虛心接納。無論結果是哪種,或許靜觀其變對自己會好得多,至少,不必再人比人氣死人啦~
但畢竟你身為前輩也有一定的經驗了,對於危機處理或顧客反應都會比助理小姐來得熟練許多,因此雖然可以在一旁看她自由發揮就好,偶爾有突發狀況或較不恰當的地方,還是需要適時的提點她一下唷。能夠這樣給予自由練習的機會,也能成為問題發生時的靠山,我覺得這樣就是很棒的前輩了。
至於業務主管這類型的人,很多時候是想下下馬威,怕自己沒有威嚴導致下屬不受控,變成像年輕助理小姐這樣氣死自己。但會這麼衝的強調自己比你專業,往往是出於他的自卑。就像弱小的動物為了嚇唬敵人而膨脹起羽毛,讓自己看起來更大隻更兇來達到嚇阻的效果。因此,他若想強調自己專業,那就讓他強調去吧。
古人說,龍要順鱗不能逆鱗,你戳著他的痛處刺激他,想必最後會惹得兩敗俱傷。既然他害怕別人比他專業導致威嚴盡失,那就別跟他比。業務是他的專業,那你就敬重他這方面的專業,偶爾謙虛的向他討教幾句,他風光你也受益。而既然美工是你的專業,你可以不屈不饒卻不能帶著比較心態。
首先,不同專業本來就不能互相比較。再者,比較心態會讓人產生優越感與鄙視對方的情緒,忽略了更重要的本質:你是為了把事情做好,還是為了證明你也不差?
不去與他衝突是很好的做法,但表面上不爭執,內心裡的波濤洶湧卻很容易被臉上的表情或不經意的態度給出賣。因此也要學會調適心態,才能讓自己好過一些,也不容易被挑出毛病挖苦一番。
雖然,我無法完全了解主管嗆的這句是什麼意思,但我想,他話中有著很強烈的上對下姿態,可能認為公司就是花錢買你的專業與能力,你只要做出公司要求的東西就好,不希望你有太多反彈。但若你真的想表達意見、想尊重自己的專業,那就要懂得「如何說」。
要怎麼說,才能讓主管欣然接受你的提議而不是認為你在挑戰他呢?
我想,無非就是尊重與同理。
但什麼是尊重?
客氣的不與對方產生爭執就是尊重嗎?我想,不完全是。
尊重,是對人的心態,而不只是表現出來的行為。當你內心其實不屑卻又要表現客氣時,那樣的「尊重」是很刻意而能讓雙方同時感到不快的。
那同理又是什麼?
大家都知道,同理心就是站在對方角度思考,可又有多少人能夠不帶自己情緒的去思考呢?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難處,不同的位置也有各自的考量與盲點。站在對方的角度去思考才能看見對方需要與想要的是什麼。當你看懂了,才知道該怎麼讓自己的東西符合對方需求,或是協調成雙方能接受的樣子。也只有在你了解對方立場、知道許多事非常兩難或者解釋也難以說服時,那樣的尊重才不顯得尖銳。
或許是因為前面的挫折使你開始封閉自己,覺得主管與助理小姐就是難相處。但如果封閉自己,你們的關係就只會持續僵化。可其實,你還是有很大的機會能與他們好好相處的。
有些人不適合一起做事卻未必當不了朋友。也許他們在工作上很機車、很難搞,但撇開工作他們或許也有親切的一面。就算稱不上朋友,至少茶餘飯後也能難得的輕鬆相處一下嘛。
許多時候,人是因為權力或利益才必須處處提防。若你願稍稍放下一點對他們的討厭,聽聽看他們閒聊時丟給你的話題,也許會發現他們只是想在休息時撇開工作與你小聊一下而已。
或許你會覺得難以平衡,為什麼他們對你這麼刁鑽卻又能對你笑臉搭理,而當你要刻意回應時,便覺得自己做作或虛偽。但有時,難就難在「一事歸一事」。尤其當你是受傷那一方,無法輕易將情緒從工作中抽離,便容易時刻帶著對他人的厭惡。
不知道你是否聽過「對事不對人」這句話呢?你可以思考看看,自己對他們的態度是「對事」還是「對人」呢?
所謂對事,是不滿對方處理事情的「方式/態度」,事件過了情緒也就跟著過了。而對人則是從原本的對事漸漸變成對「這個人」的厭惡,無論他的嘴臉、他的作為你都一並討厭了。
我們常以為自己是理性的「對事」,殊不知,卻常常混淆了情緒,覺得是對方做的,所以任何事都變得更難搞了,也一點都不想與對方有更多互動。這樣的心態容易讓人在離開事件後仍帶有情緒並不斷累積,最終使得雙方關係更為決裂。
無論是學生時代的同學或出社會後的同事與上司,我們都別無選擇,但我們可以選擇怎麼與他們相處。
人與人相處,很難沒錯。但難不是難在對方難搞,而是自己。
小時候的我們不懂計較也容易原諒,常常吵個架隔天又和好了。長大之後在意的事情變多了,地雷也多了,若有人反覆踩雷你就再也不跟他好了。
是什麼讓我們變得這麼難相處,動不動就封閉自己呢?不就是那顆執著的心嗎?你開始在意得失,在意對錯,在意被別人傷了好幾次於是不再信任,你在意這世界的不公正,好人總是受委屈,囂張的人卻永遠跋扈。
但,你看到的未必是全部。囂張是一時,他總會踢到鐵板摔得比誰都慘,委屈也是一時,哭過後失去的眼淚會換來更堅毅的自己。
面對壓迫甚至不合理的要求,你不必隱忍著自以為磨練,但要試著去摸索,要怎麼「應對」,才能順了對方的意又能達到你的目的?
所謂山不轉路轉,改善狀況最快的方式就是調適自己的心態。再者,是鼓起勇氣從自身開始改變,進而試著主動改善彼此關係或是緩和自己在工作中緊繃的氛圍。如果努力過仍沒有起色,那就果斷放棄這兩個難搞夥伴,做好自己分內的工作並饒了自己吧!
抱歉這麼久才回覆你的信件,願你工作順利。
若有煩心事,歡迎再次來信喔!
優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