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謝你之前的回信,如果可以想聽關於生涯志向的故事,因為現在正有點迷茫呢。
順其自然,是竭盡全力後的不強求
嗯...如果妳正徬徨,或許聽了我的故事會更迷惘(?XD)因為我的故事並不是很勵志。
這次我就說說我的經歷,就不用小說口問包裝囉~
我喜歡藝術,包含任何表達形式,例如:舞蹈、畫畫、音樂、文字......等等。
而因為我對自己身材感到沒自信,雖然體育、舞蹈都還不錯,但我就不把它納入我的志業考量。
所以我幼稚園的志向是畫家,也預計考美術班,想當然爾一定是被家長阻撓,雖然我弟(我有一個雙胞胎弟弟)想盡辦法替我說服他們,卻不見成效。
我自己也沒堅持太久,因為我的個性很實際,我自己也清楚畫畫的飯碗不容易捧,反正去除這條路我還有很多選擇,當時我是這麼以為的。
很快地我將志向轉成音樂,母親似乎也挺支持我未來當個鋼琴家教。
當時的我正值小學一年級,和弟弟一起報考OO國小(我原本的學校)的資優班(我算是好玩陪考的),而我也邊準備XX國小的音樂班入班考試,沒想到卻意外偷聽到父親對我的鄙視(我們家是那種"唯有讀書高"的家庭,剛好資優班初試我是吊車尾通過而我弟是前五名,加上重男輕女特別嚴重)。
小時候的我好勝心特別強,一賭氣便跑去向我媽說如果上了資優班我就要放棄音樂班,我想證明給我爸看我讀書也行的,沒想到最後還真的上了且還是以前五進去的,而我弟卻高分落榜只有備取二。(證明是證明了,但我們家還是有點重男輕女,然後我弟為了雪恥跑去考跳級考試,我也跟著陪考,誤打誤撞地兩人都跳級了,不過這就不在話下了)
放棄音樂這條路後,於是我又修正自己的志向,目標成了律師或法官,畢竟文史哲的出路都不簡單,而我文法商都還算有興趣。
但愈長大我愈知道希望逐漸渺茫,父母親醫科至上的思想愈來愈明顯,這也造就我在高中的反彈(國中因為家庭很多變故,嗯...我的家庭故事也很複雜,我努力將自己麻醉在書堆哩,所以反而沒特別感覺)。
高中入學前,我爸媽要我去考它的數理資優班,但其實我想考的是人文社會科學班,可這兩場不能同時報考,於是我就自暴自棄地址寫部分試題(為了避免成績出爐太明顯是我擺爛,所以三分考卷我只認真完全寫一份、一份寫2/3也就是每三題就空一題、一份只寫其中佔20%的一大題)。然後很不幸地,上天可能真的打算要我放棄夢想吧...結果還是上了,而且還第三名= =
上了也只能硬著頭皮繼續念了,整班都被學校強制為第三類組。好不容易學測的成績可以進台大法,我原本以為這樣我爸媽應該會比較通融了,結果還是被他們逼來念醫學系,而且還是軍校(因為我的級分掉在理科,很多學校都有加權,搞得醫學系我只能來唸這裡)。
我不是每有反抗過,填志願的那段日子我每天哭,交志願表的前一天我大鬧一場,結果只有讓自己發燒三天作結而已。
或許是我太容易放棄,又或者其實心裡面早因其他原因就妥協了。
我弟跟我相反,是個理科特好文科爛的標準二類生,高中開竅後就藉由奧林匹亞在二年級時保送台大大氣科學系(三年級還有有念啦...就只是未來學校已確定無法更改),而我們家對醫學系又特別執著,或許是因為渴望被關注(畢竟我們家重男輕女),我比我弟來得容易妥協;加上若我選擇醫學系家裡也許就不會分崩離析,父親些許就願意留下(我們家有點複雜XD這裡就不說明了);也才不會讓母親和我們被爸爸那邊的家族瞧不起。
所以才不夠堅持吧...既然我必不願意走,那也只能由我承擔這份責任了。
大一時我還很努力,想說給自己一個新的開始,可是大一上快結束時在學校發生了一些事,原本我對醫學系就沒有興趣,對於不擅長的科目念得實在很吃力,事情一發生我真找不到撐下去的理由了,總之我頹廢了兩年,可以說是自我放棄(又因為那件事導致我對人群恐懼,連上課都不敢去),成績更是被當到快退學。
三年級要開始上解剖了,我抱著反正又是被丟到回收組的心態,就這樣我被分到新的一個圈圈,而這也是我人生的轉捩點。他們是一群善良的人,即使我很被動、很廢、很沒用他們依舊接納我,往後所有分組我都被他們拉去一起,我開始有了歸屬感,也漸漸有重回系上的動力。我是個自卑的人,自卑到底,我從不覺得我值得別人付出或幫忙什麼,因此我想回饋任何一點溫暖,我真的很感謝。
真正走出是在大三下,跑重修公文時巧遇了解剖組組長,聊了很多,發現他也有相似的經歷,而聽著他的作為、他的反應、他的故事,我想再努力一次。
明明有著類似的過往(無論家庭還是人際,甚至興趣志向都很像),他是校前幾,我則是倒數的,可他沒有任何一絲不屑,他依舊溫柔,看見我得自暴自棄甚至沒有多加責備。他曾說:「其實人就是這樣,走了自己不喜歡的路,走得好就無感,走得不好會怨很正常。」
不只如此,在我重修的日子裡,他們還特別替我補習,雖然有些還是不甚理想還要再修一次,而這甚至導致那個人的自責,我覺得很羞愧,明明是我的責任卻讓其他人內疚。(他還一直說那不是我的問題,個人本來就有自己的難題,不怪我卻不斷將責任往他自己身上攬)
所以我想振作了,加上那空窗的兩年我也遇到各種人事物,發生不少故事,我漸漸明白:
倘若找不到活下去的意義,那麼就試著為日常的小確幸而開心;
如果對於這條路的終點沒有什麼理想與抱負,那麼就試著欣賞沿途的風景跟人事物。
現在的我在我沒興趣的醫學領域中找到比較有興趣的領域,也就是心理的部分,我想走精神科,雖然精神科的分數很高,機會不大,但我想努力看看,而且人生本是邊走邊看,興許走著走著又走出另一條路來。
其實那也只是暫訂的目標,即使沒有這麼明確的目標也無所謂了,我不會再迷惘了,因為我有我的信仰:)
我的那位組長總在奔走,目標看似明確,卻依舊孤單徬徨;而我現在已知自己踏的每一步是在何方,也就無懼任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