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個目前就讀高一,而且有個思考已久的問題,大概從國中開始吧,我就一直在思考人生到底有什麼意義,加上高中之後成績在我們班上不是很好,班上每個人都是非常認真的讀書,但是我個人對於讀書這件事,其實一直都沒什麼太大的看法,我平常只會在小考前一天或段考前幾天才會讀(有時候是被同學叫去讀的),成績起伏還蠻大的。
我認為讀書只不過是為了以後工作賺錢用的,就算我以後生活變得更好也沒什麼用(我現在讀的學校也只不過是因為不知道要選什麼才選的)
人的一生有超過一半都花在讀書、工作、睡覺上了,剩下幾乎沒有多少娛樂的時間了,老了之後又會有很多事做不到或失去興趣,那人生到底有什麼意義,而且死了之後就什麼都沒有了,就算生前做了多有意義的事,死了也一樣會歸零。既然如此人活著還有什麼意義呢?拜託幫我解決這個問題,我思考了快四年還是想不出來。
你真是個想很多的孩子呢!不過我覺得你的問題很有意思。
以人類的平均年齡來說,目前大約是76歲(男性),其中花在學校的時間,如果不包含留級、碩博士班的話,最多大概就是22年。
這22年的光陰好像很長,但學生時代的精采,卻能為你的將來打下很好的底子。
為什麼我會這麼說?
唸書我一直都認為不用成績很好,除非你打算領獎學金或出國深造之類,社團活動也蠻重要的,因為這也是讓學生提早社會化的一種活動。
當你有了文憑、學校教育的知識、帶領社團的體驗,你在自己的履歷表上自然會比別人精彩一些。
當然有了精采的履歷還不夠。開始工作後,認真完成自己的工作事項,甚至比主管交辦的還要做更多,隨著時間的推進,你得到了工作的晉升、金錢的增加、廣大的人脈。
終於身上有點餘錢,有了自己的家庭孩子,有了物質享受,開始覺得好像需要去求點新知,所以可能又回去學校深造。有了新知,老闆慷慨的加薪,你開始享受帶著家人在工作之餘,四處雲遊的日子,替自己和家人製造一次又一次的快樂回憶。
就這樣時間來到了退休,你老了,但你對生命的熱忱還在,孩子大了也各自成家,於是你又開始學了一些以前沒學過的東西,也或許利用了那些退休金,跟著旅行團和老伴四處跑。
等到有一天,面臨生命的盡頭,你回想過去,也許這一生過得平凡,又或許曾經汲汲於名利。孩子是你生命的延續,你曾經在路上投了幾百元幫助過流浪漢,捐了一些錢到某些偏鄉醫院,你不知道你的錢對他們有沒有幫助,但那些收到你的資助的人,卻曾經因為你的慷慨而至少飽餐一頓、也或許完成了學業。
生命的意義在哪?
面對生命充滿熱忱,遇到困難要披荊斬棘,所有好或不好的事,都正面去看待。老人家不是只有等死,而是在自己的餘生還能再創造自己的價值。你看看在公園那些跳土風舞、唱歌、下棋、做太極拳的老人家,他們都還在積極的過生活。而你,怎麼會想著活著的意義?
只有失去對生命的熱忱,才會不知道活著的意義在哪裡。
最後,我覺得有一首歌不錯,送給你聽吧!
『五月天~乾杯』
唯有對生命擁有熱忱的人,才會把生命的終結,當作是另一場畢業,而不是一場沒有意義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