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ken 您好,
我是一名大學生,關於畢業後的去向,父親希望我繼續讀書,或者考公職,凡事都要照著他的期望走,我心裡是不願意的,當然,如果願意的話,就沒有這封信了(笑
來說說我的故事,其實我很羨慕我的兄弟們,他們因為成績方面不是那麽出挑,放棄讀書這條路,父親便把所有籌碼和大量的愛押注在我身上,好在最後,學校是可以交代的。
哈哈!從來沒有認真聽過一堂課,考試前也不會專注讀書,憑藉著小聰明僥倖過關的我很幸運。
高中時的幾次凌晨,隔壁房間玩鬧地正瘋的兄弟,被媽媽大罵:“你看妹妹多乖,九點上床睡覺,多學學她!”,諷刺的是,其實妹妹她呀!正在被窩裏看小說看到廢食忘寢,什麼類型都涉獵,廢材打臉文、重生復仇文、搞笑升級文... 只希望能藉由甜蜜的幻想來沖淡苦澀的現實。至於現實為什麼難過的讓我想逃避,那又是很長的篇幅了,在此略過不談。
以下是一篇文章,我作了些引用。
“不能理解的好意”
現實治療大師William Glasser提出了優質世界的圖像理論。優質世界就是每個人的獨特世界,存在每個人的心中,不僅僅是價值觀之所在,更是你看世界的理解方式。
例如我們夢中情人從長相到她可能會為你做的事情,我們最想擁有的經驗和事情,信仰中對神的看法等等。我們都內心中勾勒出優質世界的圖像,並用來定義現實。
在爸爸的優質世界中女兒圖像是長得漂亮,成績又不錯,我要好好栽培她,讓她未來成為一個優秀會賺錢又上得了廳堂下得了廚房有氣質的人。
而女兒的優質世界覺得,個性使然,希望歲月靜好,不去強求什麼,如果能夠一直平平淡淡的生活該有多好。我知道這種沒有理想的想法,在大人們的眼中幾乎罪不可恕。
因為兩個人都沒有互相了解對方的優質世界,這兩個世界便相互衝突。
權力不對等
爸爸和女兒的這層關係造成了權力不對等,也因此爸爸發現自己的優質世界的女兒圖像破壞後,必須馬上修正。
這是一個擁有權圖像的概念,因為爸爸認為,女兒是他的所有物。但這樣的修正卻造成,了女兒優質世界的破壞,爸爸的圖像也此改變。而權力不對等的情況,女兒卻完全沒辦法做任何事。而她無法和這樣的爸爸相處,因此她就選擇了和爸爸保持距離。
到了最後,本來應該互相牽引的兩個世界,就因為不斷的互相破壞而毀滅。
這封信很亂,想到什麼就寫了,您不用太認真回復,只是想找個人傾訴。
謝謝閱讀,麽麽噠
孩子~
當我們還小、需要他人的撫養時,確實會有一種因為依賴,而必須遵命行事的模式存在,這也是我們人類的原始本能,畢竟為了生存下去,自然就會找到目前最適合的方式去應對;而對於還沒有在經濟上面有獨立權的自己,很多時候都必須遵循長輩的期望。
這樣的狀態是因為在生存模式之下,擁有相對權勢的人,往往會因此衍生一種唯我獨尊的高位者姿態,這其實也很正常。
然而,這並不就代表自己需要去接受上位者所有的安排,甚至是違背自己意願的安排;若是你有自己的想法,可以試著跟長輩溝通看看,當然如果能夠溝通應該也不會這麼苦惱了。
那接下來就必須看你自己,是否能夠遵循你內在的渴望,有勇氣去抵擋來自他人的壓力,繼而做出你期待的決定;我也很好奇,你的想法是什麼?如果可以由你來決定,你會如何抉擇?
也許你在學習上面的天賦是優異的,因此也讓長輩對你有更多的期許,但是這些都是他們的想法,不能完全代表你自己的想法,不是嗎?
過去或許不能決定什麼,但是如果可能,你必須也一定要知道的一件事情,就是你的人生最後的不論如何,必須去承擔結果的都是你自己,永遠不會是別人,是吧~
為他人而活是辛苦的,過去或許沒有能力自己養活自己,然而如果自己的意願夠強烈,你一定可以找到對自己最好的那條路,接著就是看你如何去走了~
所有外在的一切,包括各式各樣的言詞或理論,或許可能可以解釋、帶入自己的現況,但並不能因此就讓自己被輕易地賦予定義,因為能夠為自己定義的,永遠只有自己。
若是用「命定」來解釋現況,那是不是就讓自己掉入被外在框架的陷阱?
一件事情讓一百個人來看,會有一百種以上的想法和觀點,也就是連同一個人看同一件事情,都不會輕易下定義了,更何況是自己的人生?
老爹從小就相信「命定」,我的詮釋是這樣:命運由自己掌握,機會由自己創造,自己的人生自己決定,自己的決定自己負責,與其痛苦難過一輩子,寧願快樂開心一世人。
也許你可以試著思考,問問自己:我想要的人生軌跡是如何?我想過的未來生活是怎樣的畫面?
如果可以,也期待你可以跟老爹分享你有什麼覺察?希望能夠對你有一些幫助喔~
by Taken老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