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自己一直有個疑惑,我並不明白,我想成為心理師這個目標的心態是否正確?
在我還小學五六年級的時候,家庭和學校都發生了問題,那時候的我,說真的很痛苦,那時候的我其實很想自殺,再到後來還有了自殘的現象,那時的感覺只有,為什麼這些事都發生在我身上?痛苦和無奈,壓抑著情緒在家人和同學之間,有多少次經過心理諮商珍所的門前,多想踏入,可我沒有那個勇氣,我不想讓大家用有色的眼光來看我,媽媽一定會覺得,我的女兒明明看起來好好的,為什麼會有這種問題。也就是在那樣的環境下,迫使了我必須得回頭再次走回人群中,裝的好像沒事一樣,當個模範生,當個好孩子,也是在那個時機下,我開始閱讀起哲學及心理的書籍,一開始,只是想幫助自己,既然我沒辦法在生活中找到可以幫助我的管道,那我也只能透過這些書籍了,也是在那時心理莫名的想到了我要當心理師的想法,因為在人群中也一定有著跟那時的我一樣壓抑情緒的人。或許一開始的我是想透過這樣的角色幫助我自己,但到後來我向我那些很好的朋友透露出這些事以後,他們反而說出他們曾經也是如此的事實。
我想幫助那些壓抑著自己情緒的人,或許在幫助的同時也多少靡補了那時悲傷的情緒。我不知道這樣的想法是健康的嗎?
**小龍女暫忙,此篇代回**
你好,你聽過三折肱而成良醫這句話嗎?我覺得正因為你有那些過去,你更能懂得那些需要幫助的人在想什麼,與理解他們的心境,就像我們每一位解憂使者身上都背負了一些故事,有這些經歷,我們才能與使用者達到共鳴,給予使用者一些想法與建議,同時我們在與你們對談的過程中,我們也等同與自己對話,有時候甚至也了解了自己不懂的自己。
我覺得你以受患者的角度出發學習幫助別人也幫助自己是很棒的選擇呢!
老小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