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處之道 · 2018-06-19

你好
最近要準備月考了
媽媽常常問一些莫名奇妙的問題
也常常拿些奇怪的東西來
又一直叫我好好讀書
我都因為月考又忙又累
請她把東西丟掉又問東問西
「幹嘛丟?」「妳在幹嘛?」
去廚房裝水又問「幹嘛拿那個杯子」
「妳要做什麼」
我受不了了,直接不回答她
看不出來我在做什麼嗎?
這麼簡單的事需要我回答嗎?
媽媽對於我的無視感到生氣
破口大罵「妳那什麼態度!」
我已經國一了
可以控制自己的淚水
但是,我卻因為自己是女兒不能回嘴感到可悲
有好多想說的話都硬生生的吞回去
對家人說話不能用太多殘忍的話語
好難受…好難受…
眼淚不聽我使喚
我知道自己回嘴話會非常難聽
媽媽見我哭了就更生氣說「哭什麼!妳那個爛態度有什麼資格哭」
我說「妳可以不要問那麼多廢話嗎」
我爆出的話,讓媽媽更生氣的問「為什麼不能問!」
又來了,我實在不想回答她的問題
所以說「因為我心浮氣躁」
她說「心浮氣躁就可以這樣嗎!」
我嘴角微微往上的說「妳對志工的事情心浮氣躁時,也老拿我和姊姊開刀,我也可以不忍嗎?」
她說「不行!我在問剛剛的問題!」
她氣到瘋狂罵了一番
我只希望她可以不問我的事
讓我好好做完自己想做的事


蓋世太保

嗨嗨,我是金魚腦獺獺,很高興可以收到妳的來信。

已經被學業壓力追的焦頭爛額了,家裡的相處模式又在放學之後隨之而來。這種整天都被各種壓力纏住的狀態,真的很辛苦...獺獺拍拍妳...。(抱

獺獺看完妳的來信之後猜想造成妳跟媽媽目前的狀況的有兩種可能的方向,跟你分享一下,或許你可以參考參考(當然一定也還有其他的可能性,妳也可能有自己的猜想,獺獺想分享的並不是絕對的)。首先,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情緒,在情緒下表達自己意思的方式跟理解別人的話語都會有很多不一樣的影響,有時候我們的言談搭配上我們無意間被情緒影響的後果就會變成口氣差、擺臭臉、找碴等而形成說者無心聽者有意的狀況,會不會妳跟媽媽的狀況是一種「誤會」呢?當然這只是其中一種可能,另一種可能是媽媽不懂得如何表達自己的關心和愛所以選了比較拙劣的方式,雖然惹妳生氣、讓妳厭煩,但至少妳「理」她了。我們在專注於課業跟私事時常常會忽略家人的感受,尤其國小還比較依賴家人,國中時卻追求獨立跟隱私,也拼命想跟家人證明自己已經是大人了,但家人卻還沒辦法那麼快調適過來,在她心中她依舊覺得妳是那個會跟她分享心事、需要她陪伴的小女孩,這時候不妨主動撥一些時間,跟媽媽分享一下妳的生活、心情還有妳對她的愛,甚至只要比較溫和平靜的回覆媽媽的問題,或許就會有意想不到的變化喔!小女孩要變成小少女時,需要長大的不只小女孩,深愛她的家人們也是需要時間成長的喔!這時候如果硬碰硬,反而容易加深媽媽覺得要失去妳的感覺,她更容易會用權威來控制妳,不見得是因為妳是女兒,只是因為她希望妳還是那個她所理解的孩子,她想證明自己還沒失去妳。我們在不斷飛奔成長的同時,停下腳步看看那個拉拔我們從小嬰兒到小少女的人,停下腳步稍微等一下,等一下她因為歲月而逐漸變慢的腳步,或許妳會有很不一樣的感受喔!

獺獺還想說,妳真的是個很棒的孩子呢!有注意到跟家人講話要節制,拼命的忍耐著自己的情緒,超勇敢、懂事的!看到妳的來信獺獺真的好心疼妳,也很清楚即使明知道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在事情發生的當下再怎麼理智都止不住委屈的眼淚,這點,獺獺只想跟妳說,不需要忍耐,想哭就哭吧!趁自己還沒真正踏入社會前,不要輕意捨棄嚎啕大哭的權利,國一的妳,努力成長著,已經很好了,學會控制眼淚這門課程,稍微緩一緩,好嗎?哭並不是幼稚的代表,而是坦率的表現,在家裡不需要未來面對社會的曲折,面對自己人,哭完了就好,擦擦眼淚,想想家人深愛我們時的快樂回憶,給自己繼續愛家人、愛自己的動力,好嗎?有時候即使傷害是無心的,但造成的傷害卻是赤裸裸存在的,如果狀況一直沒有改善,找個時間跟媽媽好好心平氣和的聊聊,聊聊感受、聊聊原因,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如果家人之間因為不理解而互相傷害,獺獺覺得很可惜呢!

最後,謝謝妳的來信,希望我的回覆有幫助到妳,也祝福妳跟媽媽的關係可以越來越好!學業也加油喔!如果還想再聊聊或有其他困擾,都歡迎再次來信。

BY金魚腦獺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