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和爸媽起爭執,成績下滑是主因。國小的時候,成績都還不錯,沒有掉出前五過;現在國二了,要迎接國三跟會考,是該好好的讀書。不過從一下開始,我突然發覺,我其實不需要每天都花ㄧ大把的時間在讀書,讀書的意義不是為了讓我們長大後面對問題時能有解決的能力嗎?所以成績差並不代表沒這能力呀,因此我開始尋找我的專長(上國中後發現同學都有自己的專長,但我卻什麼都不會,以前學的也都沒多久就不學了,搞的有學跟沒學一樣)國小的課業對我來說不會很難,考前看一下就有90分,閑暇之餘我都把時間花在看小說跟追劇,上國中時才知道自己多沒用,。也因為少花了一些時間在課業上,成績就掉到中間了,爸媽很生氣,覺得我不夠認真,整天不知道在做什麼功課還一直退步,但我又不是不會讀書,只是想把時間花在培養專長上而已有錯嗎?又不是書讀的好未來就比較好。爸媽想法比較古板,希望我能考公務員,薪水穩定,以後不用煩惱生活(因為他們從小是在鄉下長大,家庭經濟算比較差,也都只有讀到高中,所以認為讀好書就能有錢),但每次想跟他們溝通,講不到兩句就被罵,根本講不通,到最後變成我在嗆爸媽,我知道這樣子很沒禮貌,可是講一講理智線就斷光光了,開始口不擇言,為了不要讓這樣的事在發生,我就都不說話,免得到最後說話太傷人,可是爸媽卻說我變了一個人,難道不聽他們的,想照著自己心理所想的去做錯了嗎?小的時候還不懂自己想要什麼,當然是照著爸媽的話去做,但現在想照自己的做卻被說變了一個人。那我該怎麼選擇,是要聽爸媽的話好好讀書,還是遵從自己所想,想做就去做,但這樣感覺很不孝,違反道德良知,我該怎麼辦?
懂得把時間用來培養專長是好的,不過要做好時間分配,不要輕忽“打地基”的重要,基本的學習還是要認真,才能幫助你在各方面的發揮。
爸媽的觀念傳統,聽不進去新的方式,就別再用“強硬”的態度去傷害彼此的關係。
試著讓他們知道你有興趣的專長是什麼,你會有效的安排自己的時間學習,沒有在接觸“壞朋友”,也不是“走偏”了,你還是他們懂事的小孩,只是你想要的方向跟他們有出入,了解真實的情況,他們才會放心,慢慢接受你的選擇。
學習用和緩的方式表達你的想法,當火氣、理智線快斷之前,幫自己踩煞車喔!慢慢調整,你可以做的很好的!
祝福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