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

人生經歷
蓋世太保
2023-08-05 16:32

只是喜歡安靜 不想跟別人聊天有錯嗎?

我只是喜歡自己一個人而已
我喜歡大自然 我對人類沒興趣
我可以獨自在大自然裡待一整天 反正大部分人聊天不都是那些東西 都是很無聊的人

感覺大部分的想法思想都差不多
偶爾也會找到非常有趣的人 但成分不高

觀察了身邊的人發現都沒什麼特別的時候 就會自動的保持沈默 轉而觀察更大的東西-環境

從小到大的習慣都這樣 但就是會被人欺負 被人說這樣很奇怪 但我也覺得他們很奇怪

當我什麼都沒做的時候都會被人欺負 會想 到底他們在想什麼呢? emm我也沒有做什麼影響到他們 但就是會被那些人說

他們說我不積極參與他們 但…感覺沒什麼好參與的啊⋯⋯ 不都是這種類型的人嘛

也會努力的嘗試發現他們的獨特之處、但大部分都會很失望

自知之明 我知道自己非常的上帝視角 感覺看他們都像看螞蟻一樣不會想到參與他們

但又要逼迫自己回到現實(就是不斷提醒自己也是現實的一部分,應該是需要社交的)

最近去教會了 知道上帝愛世人 我第一個想法竟然是:我怎麼可以像上帝一樣愛所有人?
而不是高呼:耶上帝愛我,耶耶穌愛我,祈求上帝耶穌賜我blablabla。

我唯一祈禱的就是希望,自己可以像上帝一樣愛世人。


來自一位人類觀察家


答:

嘿,很開心收到你的來信。

你說的很有意思呢。

我前幾天去看展覽時,讀到了一段話:

 

 「連結是一個很有趣的無形的約束,父母與小孩、老師與學生,都是一種連結。究竟是社會形成連結成為我們還是我們的連結形成社會,通過連結社會來證明自己存在,如果今天我對這個連結社會不關心不作為,那我本人難道就不存在了嗎?」

 

在看到這段話的當下,我感覺內心深處有些什麼被深深擊中了。

是啊,如果我們失去了人與人的連結,如果我們不再是誰的孩子,誰的伴侶,亦或是誰的同事。那我們身為自己的定義是什麼?

------

我想,如果你很清楚這件事的話,就算選擇自己一個人活著,也能夠很自由。

所以我並不認為這有什麼錯呀,那只不過是個人選擇的差異。

不過,身為人類觀察家,我想你也發現了人類有兩個顯要的特質。

  1. 人是群居動物
  2. 人類大多具有排除異己的傾向

這大概就是為何,當我們做出與他人不同的抉擇時,旁人會以異樣眼光看待,甚至去批評的原因。當然,我認為那些欺凌的行為是不可饒恕的,就算無法理解對方的處世方式,我們也應當學習尊重。

------

不可否認地,在人生中的某些時刻,我們需要社交,或許是在學生時期的小組作業,或許是在工作上的合作夥伴,只要我們身在這個社會,似乎就無可避免人與人的交流。

所以我更傾向於將社交視為一項技能,而非全部的自己。因為技能是可以選擇在必要時刻應用的,而無須24小時續航。

也因為這樣,我覺得試圖理解身邊之人的你,實在很了不起呢。我也曾極度的出世和入世,那種疲憊和失望感,簡直歷歷在目。

不過,在體驗這兩種生存模式後,我依舊不認為哪一方更好更正確。

無論怎麼選擇,都會有各自必須面對的難題,相對地,也會得到不同的幸褔。

------

就像你說的,遇見有趣的靈魂,這並非簡單的事。所以如果我們只是一直作為旁觀者活著,那就好似為自己摒棄了所有機會,畢竟,就連那些極度入世的人們,都不見得能遇見契合的人了。

就算是那些在社交圈中打滾的人們,也是經歷了好多次猶疑和試探,或許在交好的過程中受到傷害,或許在無數次的遇見和分道揚鑣之後,才多少能為自己博得遇見摯友的機會呀。

所以無論如何都不容易的,就像獨自一人也不容易,必須面對身旁人們的懷疑和眼光,必須努力堅持過這些並且相信自己。

不過我們卻也因此收穫了自由,學會與自己獨處的我們,能更全然地感受、體會世界。

因為不須特意遷就、配合他人,所以能夠依循自己的想法生活,才能以客觀的角度觀察世界,就和你一樣。

老實說,若以一定的程度涉入世界,那些獨處具備的特質,難免會打折扣。

但相對地,我們也會因此收獲某些溫暖,那些在自己遭遇艱困時,能伸出援手的支持;那些在日常生活中,只是因為想看見對方的笑容,而付出的善意。

這些,都是在選擇入世的生活時,體驗到的幸福。

------

所以

It's all up to you.

你是自由的

願你能依循著自己的喜愛,過自己嚮往的日子。

By 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