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家人吵完架後,我總是會自殘,一邊哭一邊拿美工刀割自己
我不知道為什麼會這樣,自從去年第一次自殘後,只要跟別人稍微大聲點講話,或是表達自己情緒想法時都會這樣
明明跟自己約定好不要再自殘了,結果又把腿弄得紅通通的
為什麼我會變成這樣,好想讓自己失去感情,永遠都保持冷靜
你好,
要修正自殘的行為呢,首先要理解自殘的功能以及其運作機制。
自殘是一種舒解心理情緒的手段。當然除了自殘以外也有其他的處理情緒的手段,其中有好有壞,自殘當然是比較不好的,但是不好的手段在某些狀況下也是可以接受的手段。
要理解它運作的機制,首先要先明白:
1.
人的注意力是有限的:當人專注在身體的感官上,同時他就無法專注在大腦的思惟上;當人專注在大腦的思惟上,他就無法同時專注在身體的感官上。
比如說走路的時候看手機,注意力集中在閱讀文字或影片,同時可能就會對周遭的車子的聲音不敏感。
2.
面對危險,人類有讓自己感覺到安全的傾向,不論是在生理層面又或是心理層面。
生理層面的話,例如看到球砸過來人就會本能的閃開,又或是看到有人拿刀子亂砍會懂得躲避。
心理層面的危機呢,比如說安全感、價值感遭受到威脅的時候,人們也會盡全力的想要讓自己重新感覺到沒有威脅以及安全。例如一個人的價值感來自於他擁有專業知識,當他發現自己的知識被質疑的時候,他可能就感覺到了心理上的威脅,於是他可能選擇貼對方標籤,而不是認真的審視對方的觀點有沒有可能是對的,來讓自己重新的感覺到安全。
自殘之所以發生,甚至變成一種成癮習慣,就是基於以上兩點。
當人們在面對到心理的危機、認同的危機的時候,會想要讓自己感覺到安全。
理想上這些心理問題,能夠透過與外在世界對話,例如與危機、壓力源對話溝通解決;又或是透過與內在世界對話,例如調整自己的認知、調整自己的思維模式,得到解決。
但很多時候不會那麼順利,心理的壓力與不安全感一直存在,這時候人們就可能使用一些不當的方式,例如自殘,嘗試解決問題。
自殘呢,其實就是利用身體疼痛的感覺,短暫的蓋住自己心理的壓力與不安全感。因為人的注意力有限,當注意力放在身體的疼痛上時,自然就沒有辦法關注心理的自我認同危機。
讓自己暫時的從心理上的不安全中解脫出來。
與自殘相似的處理壓力手段,還有物質成癮、網路成癮或是色情成癮,比如一遇到壓力就抽菸喝酒,滑手機看影片,或是一遇到壓力就看色情片。
當然像這樣的處理手段,在短時間內會讓自己輕鬆不少,但是長期來看,問題的根源並沒有得到真正的解決。
--
所以自殘要怎麼處理呢,分成兩個部分,短期跟長期。
短期指的是當自己精神狀態不好時,能夠重新讓自己回到安定的精神狀態的行為。
如果缺乏好的短期舒壓方式,讓自己時時刻刻處於心理崩潰的狀態,最終也是沒辦法好好的解決長期問題的。只有先讓自己回到安定的狀態下,才有可能進一步解決根源的問題。
單論抒解壓力的方式,其實不論自殘、喝酒、逛網路、看色情片,都會是有效的方式。
但這些做法的問題在於,雖然短期內把你帶回了安定的精神狀態之中,但是對於自己長期的發展不利。不論是對身體不好,又或是過度消耗精力之類的,讓自己沒辦法專注在解決長期問題上。
所以我們需要一些更好的短期舒壓方式,能讓自己回到安定的精神狀態,同時也不會傷害到自己。
像是運動、跑跑步、揮揮拳之類的都不錯,也可以試試看呼吸、正念、冥想......
又或是抱抱玩偶、抱抱樹木、跟貓咪狗狗玩......之類的,也會是有用的方式。
不論是怎樣的行為,重點在於利用人的注意力式有限的事實,把注意力放在感官,放在當下的經驗、體驗,而不是不斷的陷落於大腦的負面思惟中。
還有懂得利用規律以及節奏,去讓自己重新的感受到「掌控感」。
心理不安全感的本質其實就是你以為能控制的東西,但發現你自己不能控制。
就像為甚麼你跟人吵架了,會想要自殘。是因為當你發現你沒辦法控制自己的人際關係,發現這段關係無法如你所願的發展與控制,於是心裡就出現了一股對關係的不安全感,覺得這段關係隨時可能被破壞掉。而自殘則是一種透過傷害自己,讓自己重新確認到自己的身體還是由自己控制的,所以才能感覺到一股精神上的安定感。
透過不斷重複的單調行為,並把專注力放在感官,能夠讓心理對於控制慾的危機,得到紓解。
就好像念經或是敲木魚的時候,為甚麼要一直重複,其實是類似的道理。
所以像是在跑步的時候,重點不會在於你跑多快或是跑幾圈,重點要放在自己可以感覺到身體的感官,以及自己是可以控制自己身體的事實。
短期的問題處理完,接下來就是長期的問題。
長期的問題在於你跟你家人(壓力源)的互動模式,以及你自己的心理運作模式。
不過你並沒有詳細的提起具體的相處細節,所以我也無法具體回答甚麼。
大致上,先修正自己與家人的互動模式,看能不能找到讓自己舒服的溝通模式。
如果沒辦法的話,懂得修正自己內心的期待,把標準降低到一個符合現狀的位置。
比如說發現家人總是不理解你的想法的話,就降低自己的標準,告訴自己不要期待家人理解自己。
當然與之相對的,你可能會發現你缺了很多該有的安全感以及歸屬感,這時候就要用其他的管道補起來。
比如說透過朋友找到歸屬感,又或是早一點出社會賺錢經濟獨立,讓自己擁有安全感之類的。
重點在於,對外調整互動模式,對內調整心理期待。
努力控制能控制的,如果還是不能控制的話,就接受它是不能控制的事實。
--
最後提一下,失去感情、永遠保持冷靜(解離),也是一種處理心理危機的方式,同樣很不好就是了,真要說起來可能比自殘還糟糕。
所以建議是不要這樣做。
皮夫 Pea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