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薪水遺失在哪兒了?

問:

投資理財
杜康
2018-03-10 12:40

我是剛畢業的社會新鮮人。
從學校畢業後運氣不錯有找到出版社的工作有25K。
因為薪水不高又想要存錢,但是有感於每個月都想存錢卻又常常在月底不知不覺就月光了,
有試著要記帳但是總是三分鐘熱度,有沒有適合我的理財建議呢?


答:

現在手機有許多方便的免費app程式,記帳軟體也包括在內可以下載使用,
很多人說 “記帳我也記過阿,但還不是記個幾週就懶了不想記了”。

這是落入了記帳的陷阱

記帳是不能每筆都記下來的。生活中的花費80%以上都是小錢,
記下這些一點用處都沒有,而且非常浪費時間很快就把耐心消磨光了。
例如我今天在麥味登的早餐店買的紅茶,比昨天美而美買的紅茶便宜五元。
記下來以後,得到這種訊息對自己的理財沒有任何幫助,這種無用的訊息必須篩掉。
以我自己來說三百元以下的消費就統稱當月一般生活費,只有一項明細而且不需要去理它。
如此一來就能節省了相當多的時間,並且也能持續下去,也才能從記帳中發現有用的訊息。

在”就算客人白吃白喝 也別請工讀生”一書中舉了一個問題

下列哪一種情況比較划算?
A 用500元買1000元的東西
B 用100萬買101萬的東西
正確答案是 B

消費支出既然是數字,就必須重視數字實際的金額,看比例是沒有意義的
這就是前面提到要無視小額支出的原因。

記帳後只要關注大筆支出然後節省下來即可,聽起來很容易?

不,考驗人心的難關才剛剛要開始。

記帳後會發現,大筆的支出全是充滿了”感覺”的支出。
出國旅行、孝親、小孩教育費、房貸、車貸、新屋裝潢費;
裡面有成家的感覺、出國拓展視野的感覺、開車兜風的感覺、看到漂亮房子的滿足感。
這些感覺全部都是有價格的,而且不只是高價,感覺還更是捉摸不定。

我有一個跟我同年的朋友阿T,以他來做例子:
這幾年他做了幾件事情
1 娶一個不上班在家持家的老婆(負一百萬)
2 生了兩個小孩(負兩百萬)
3 為了工作近買了不會增值的房子(負兩百萬)
4 後來開了間早餐店(負五十萬)
5 最後放棄薪水較高的工作搬回鄉下(負一百萬)

他看到我買了iphone,有點微詞認為我過度消費。
這還真是冤枉,一支iphone也才三萬,阿P上面幾項為了感覺的消費是負六百五十萬。
事實的真相是他比我奢侈兩百多倍(650/3)才對。

我並不是否定這些感覺都是不好的,而是在做選擇時要很清楚代價是甚麼 會得到甚麼,
這樣自然能減少事後後悔的情況。因為感覺是難以捉摸的。
在富爸爸系列書中,要如何致富的核心論點。
就是”將自己的支出盡可能轉成資本支出”,
資本支出包括了保險、基金、股票、房地產、現金,
如果能將那些感覺支出逐漸轉往資本支出,長時間下來會有很恐怖的效益。
許多人都聽過複利的威力超過原子彈,
但是另一個”貼現”的概念也適合用在這裡。
某甲現在拿了十萬元在感覺支出上;
某乙現在拿了十萬元投資在資本支出,
十年以後兩人的差距並不是二十萬反而很可能是兩百萬。
因為某甲現在花十萬等於花掉十年後的一百萬。

在富爸爸系列書中提到,只要看一個人的支出項目,就能知道未來的他會不會變成富有。
但是他無視收入項目,
那是因為收入多少跟支出多少資本支出無關。
電視上幾十萬的卡債協商族,是不會有低收入或沒有收入的人,
因為收入很低的話,銀行不會借他錢,
沒有收入頂多資產就是零。

幾乎全是高收入的人看起來光鮮亮麗的人在透支人生,
借了幾百萬信貸還不出來 為的是滿足自己的感覺。
那還遠不如在小七打工月入兩萬,能存下一萬的工讀生了。

因為時間是有價的,複利效果超過原子彈,所以延遲享受會有驚人的報酬。
現在忍耐一時感覺不買國產車,是為了以後要支付的起進口跑車;
現在忍耐一時感覺以租屋代替買電梯大樓,是為了以後要住豪宅。

俗話說時間就是金錢。但如果想累積財富,那麼在比重上,時間的比重往往比金錢更重要,年輕人的優勢就是時間,越早開始威力越強大。